贝聿铭传读后感

帮忙写一篇贝聿铭传读后感,谢谢!邮箱174617381@qq.com
2025-01-02 05:55: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伟大的建筑匠人
——《贝聿铭传》读后感
这两天一直在看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内尔所著的《贝聿铭传——现代主义大师》,这几天我已经试着去搜寻了一些有关这位建筑大师的相关资料,作为对这本传记的一种背景支持。
这本传记在我看来,尽管存在着某一些方面缺陷,比如更多的关注的是贝聿铭的个人成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的发展历程,而不像一般个人传记那样注重从生活、学习、感情、事业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尽管如此,这本传记还是极为成功地向不熟悉贝聿铭的读者描绘了一位通过坚持自己的信念、持续性地在建筑领域奋斗并成长为一位顶尖人物的著名建筑大师的形象和历程。关于这本书“对于贝聿铭独到的现代主义建筑艺术与非凡的个人魅力和社交艺术都有准确和有分寸的描写”这样的评价(《一个东方人的商业世界观》),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的。
由于作者出色的描写和传记对象丰富而充满魅力的成长历程,我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几乎手不释卷。在本书的描绘中,贝聿铭作为一位中国旧式贵族出身而成长于美国的精英,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显示出了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既温文尔雅,又不乏独立思考的个性。在贯穿始终的阅读印象里,贝聿铭始终是一位富有灵感、充满贵族高雅脾性、善于社交与说服的有点神秘莫测而又讨人喜欢的人物。即便他本人的建筑作品有可能遭受各种不同的非议,但作为他本人,则始终给人以讨人喜欢的印象。
在贝聿铭的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总的印象来说,他的事业是比较顺利的,除了遭受过一两次比较重大的挫折,尤其典型的是汉考克保险公司大楼的案例,是贝聿铭事务所的一次几乎致命的劫难。但即便是这,也依然难以动摇贝聿铭强大的自信心。他依然平静、从容地面对挑战,并终于化险为夷,重新攀上更高的高峰。还有一个印象是,贝氏的建筑作品似乎总是以昂贵著称,而他本人的理念也是“优秀的设计足以抵得上任何成本”。在每次作品的形成过程中,他总是在一个个额外的需要上向他的委托人要求追加,并且总是能够成功地说服别人相信这样会更好、更值得。
从宾夕法尼亚到麻省理工学院再到哈佛,从哈佛到韦伯纳普再到个人开业,贝聿铭的每次转折都充满了预见式的正确,他善于把握时机,这是毫无疑问的,也许也可以说是他在他的事业中始终具备不错的运气。是的,贝聿铭的成长过程,除了他的个人能力外,始终伴随的运气也是不能忽略的。菲利普.约翰逊——他曾经的同学和建筑理念上的朋友和对手——也这么说:“他只是一个幸运儿。”从学校的转换中,他学到了建筑的基本理念,获得了大师的指点,到韦伯纳普公司与泽肯铎夫合作,则使他有机会尝试许多别人难以碰到的机遇,泽肯铎夫这位犹太富商用他对新事物的浓厚好奇和勇于尝试的勇气给贝聿铭提供了大展拳脚的机会。而贝聿铭跳出韦伯纳普公司、摆脱作为房地产建筑师形象、开始个人开业的时候,正是韦伯纳普和泽肯铎夫事业走向颓败的时刻。一切都是那么地顺利,他的才华,他的机敏,他的高雅,他的自信,在贝聿铭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仅仅是作为建筑师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造就出他这样的成就的。他是一位向往权力与荣誉的人物,而他也确实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在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成功的时刻。
不是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出身,贝聿铭不可能有那种深厚文化底蕴所孕育的气质与对文化的内在理解;没有在美国的学习和成长生活,他不可能学到建筑文化的精髓。贝聿铭正是在这样两个不同世界的共同孕育下获得了成长的丰厚营养、成功的必备因素。
建筑是历史的灵魂,而建筑师是铸就灵魂的匠人,我们在贝聿铭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名建筑师智慧的大脑,而是一位国际建筑师对建筑的素养,对个人创新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让我们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回答2:

不好意思。。。。没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