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出自五代时期的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翻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你的词应该是多首了
1."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此句出处: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全词: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
出处:南唐·冯延巳《谒金门》词: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南唐中主李璟,好读书,善文词。继位后,他特别看重词人。冯延巳就是因词作升官。有一次,李璟取笑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冯延巳因在政治上很跋扈,为固结自己的权势,排斥异己,在太子府上凡是地位高过他的,必然想方设法地除掉。还依仗自己的才学和君主的宠信,肆意欺辱朝臣。所以冯延巳的回答被后人认为是溜须拍马、媚主的行为。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比如陆游,他说:“(南唐)衰败不支,国几亡,稽首称臣于敌,奉其正朔以苟岁月,而君臣相语乃如此。”认为应该从历史背景来看君臣的对答。这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一桩公案。
此处引用显然只是字面意思,并无嘲弄的含义。我觉得这样的引用不合适,作者显然只顾了字面意思,买弄了下文字,殊不知此句文字虽然优美,但是暗含贬义。引用典故或者名句应该遵守原意(因为别人对所引用的已经有了公认),不要因此而使人曲解而产生误解。
李煜
李煜(南唐后主)
虞美人〔南唐〕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