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成长经历

2025-01-02 07:34:0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曹达华的女儿曹敏儿 是李振藩一辈子喜欢的女孩。

回答2:

李小龙原籍广东顺德,1940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藩市(圣 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属龙,乳名细凤,英文名Bruce Lee,中文原名李振藩(据说是“振兴三藩”之意),族名源鑫,在五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
据说在李小龙尚在襁褓里的时候,好莱坞电影《金门女》需要一名华人婴儿出镜,抱去了李小龙。如果此事属实,应该算是这位电影巨星的处女作吧。
他的父亲名叫李海泉,李海泉是一位在广东地区很著名的喜剧演员,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经常带着全家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这也是李小龙降生在美国的原因。李小龙的妈妈何金棠有一半德国血统,容颜俊秀
李小龙三个月大的时候,全家返回香港居住。此后直到十八岁,李小龙一直生活在香港。这是李小龙五岁时的全家福。
-年少的李小龙已经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亲与演艺界的关系,他成了一位比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是《富贵浮云》,当时六岁,在拉萨尔书院小学部读书。
年少的李小龙已经非常英俊,加之他的父亲与演艺界的关系,他成了一位比较知名的童星。他出演的第一部香港电影是《富贵浮云》,当时六岁,在拉萨尔书院小学部读书。
李小龙参加电影拍摄多安排在学校的假期,有时也要在课余参加拍摄。为了不耽误他的学业,导演尽可能把他的戏安排在夜间进行。李小龙在电影事业上表现出极强的敬业精神,据家人回忆,若要拍电影,李小龙吃完晚饭就会上床休息,到了该去摄影棚的时候,母亲一唤就醒,手脚利落地穿戴好行装,精神抖擞地随父亲出门,拍戏从不迟到。但是作为学生的他,却是个顽劣少年,上课不听讲,课下不读书,经过多次退学转校后,才勉强读完初中。
当时的李小龙在电影中也总是扮演一些问题儿童或是问题少年,举止随意,玩世不恭,神情动作上已经颇具后期李小龙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十八岁赴美之前,李小龙在香港参演22部粤语电影,曾用过的艺名还有“李龙”、“小李海泉”等。评论界已经称其为演艺天才。
人海孤鸿》,李小龙早期电影代表作之一。
早期的李小龙并未演过功夫电影,相反,倒是演了很多文艺片。这是在《雷雨》中扮演二少爷周冲。
)十八岁,李小龙进入圣芳济书院读高中
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是个标准的时尚青年,一大爱好是交女朋友。另一大爱好是摩托车。
还有一个爱好是跳舞。李小龙是1958年全港恰恰舞公开赛的冠军
当然,他最大的爱好还是武术。说起李小龙练武的缘由,并不因为他是天生的“绝世武学奇才”,恰恰因为他自幼身体孱弱,需要锻炼调理,于是,身高仅有一米七三,近视高达一千度,两条腿长度相差一寸的李小龙走上了武学之路。
他的启蒙师傅是老爸李海泉,据说是一位太极拳高手,从李小龙七岁开始教其练习太极拳。
十三岁时,李小龙拜了第一位真正的师傅:咏春大师叶问。叶问对咏春的内涵颇有见地:“咏春强调的是柔和快,而不是力量……”在叶问的调教下,李小龙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等拳种,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
邵汉生是李小龙的另一位师傅。他在采访中说:“我和李小龙做了一个交易,我教他武术,他教我舞蹈。普通人要三到四个星期才能学会我的基本步法,李小龙只用了三个晚上就学得滚瓜烂熟。但是他后来并没教我跳舞(笑)……”
当时的李小龙已经成长为一位健壮的青年,曾经夺得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赛场之外,也经常和同学甚至高年级同学打架。据黄沾他老人家回忆,作为李小龙的同学,他也挨过李小龙的拳头,多年以后他在电视节目中自嘲说:“现在才知道输是必然的,谁能打得过李小龙啊??? ”据测试,成年李小龙的拳劲高达他本人体重的两倍多,这种力度在世界上少人能及,就算是在青年时代,一拳打出,想必也是势不可挡。
十八岁读高中的时候,李小龙的家人要他抓紧时间回美国,以便确认美国公民身份
事实上,因为李小龙打架记录太多,随时面临警方检控,这也是他的家人希望他尽快离开香港的另一个原因
1959年5月,李小龙来到美国定居,以教人跳舞谋生。
9月,他迁到西雅图,入读爱迪生技术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在唐人街餐馆当侍应换取食宿,开始半工半读生涯。
这个时候的李小龙,突然变成了一位勤奋上进的好学生,虽然在课余时间继续坚持练习功夫,但是不再打架。1961年,李小龙中学毕业,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李小龙热爱哲学,善于思考,哲学思想渗透在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中,在他的许多言谈中都有体现: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如果知识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对某件事视作毫无价值,也是勇敢的表现;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同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光是知道是不够的,必须加以运用;光是希望是不够的,非去做不可。
——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了精修哲学之外,李小龙在美术方面也颇有天分,他的美术老师至今保留着他的作品。
)李小龙也写过很多诗。以下这首叫做《我是谁》,他赠给了好友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国跆拳道之父”)。可惜找不到英文原文,不能尽窥原貌,从外语翻译过来的诗毕竟是挺别扭的。
段一:
我是谁?
这是一个老问题。
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反反复复,在此时或彼刻。
尽管他向镜中端详,
可以认出自己的面庞。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龄与生平。
但他仍深深地渴望了解,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段二: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只有培养自然直觉的人,
才能建立自己的观点,
卓有成效、令人钦敬,异彩纷呈。
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信心终会获得报偿。
奋进,在这一过程中,
你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如同透过镜中反观自己。
大学期间,李小龙始终坚持练功不辍,力求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双截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在这个过程中,他从实战出发,以中国武术为基础,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国拳等技击术的优点和特长,总结多年的经验自创了一种拳术,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等都是他的绝招。
1962年4月,二十一岁的李小龙在西雅图唐人街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功夫。起先问津者寥寥,后来他带着几个学武的学生,不断去西雅图的几所大学做示范表演,情况终于好转。有一次,李小龙在短短的11秒内就击败一名出言相讥的日本空手道黑带三段武师,声名鹊起;另一次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消息刊上报纸,影响非常广泛,慕名投到门下的学生越来越多
练功与授课之余,李小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一生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数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等。这是1963年出版的《基本中国拳法》,他将搏击术注入到中国基本拳脚,展示了深厚的武学造诣。
他的徒弟中,有一位十九岁的医学院女学生,叫做莲达·爱米莉。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1965年,儿子李国豪(Brandon Lee)于2月1日出世,七日后父亲李海泉病逝。后来李小龙又得一女,取名李香凝。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当然,他教子女学习中国功夫……
1964年,李小龙在全美空手道大赛中击败蝉联三届冠军的罗礼士,夺得冠军,继而应邀在加州长滩国际空手道大赛开幕式上表演蒙目截击、寸拳等绝技,引起轰动。
正逢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筹拍一部功夫连续剧,于是立即联系李小龙试镜。
这一年的李小龙二十四岁。虽然在试镜中,他笑着承认自己被小宝宝吵得三晚没睡觉了,但是镜头中的他,仍然精神抖擞,气度非凡。
这段宝贵的试镜很长,好奇的美国人要李小龙演示了中国戏剧的步法,解说武生和小生走路姿势的区别,还在现场拉上一个美国老公公来当靶子,要李小龙演示武功招式。李小龙当然是只能虚晃。从镜头中可以看到,每次都是老公公还未来得及反应,李小龙的拳脚都已经收回了。
这次试镜中,李小龙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武术的分析:
“功夫源于中国,是空手道和合气道的渊源。它是一个更完整的武术体系,它比其它武术更流畅,更具连贯性,而不仅是一招半式。就好像水,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但它有穿透顽石的能力,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你既不能够捉住它,也不能够用力打它。每一个学功夫的人都希望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可以根据对手情况做出变化。空手道的出拳,好像一根坚硬的铁棒,而中国功夫出拳,就犹如一条铁链连着一个铁球,刚柔并济。功夫可以单独或者两个人练习,单独练习的时候会模仿一些动物,比如说鹤、猴、或者螳螂等动物。……”
这部电视剧最后未能开拍,但是试镜为他争取了《青蜂侠》中加藤的角色。1966年6月,李小龙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荧屏上
《青蜂侠》是一部每集半小时的连续剧,维持了30集,终因收视率不理想而搁浅。但是,作为配角的李小龙以出色的武术功底,风头远远胜过主角,几乎所有观众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因此他有机会继续参与了其它电视剧的演出。
1967年8月,李小龙把自己创建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
在他参演的一部电视剧里,李小龙大段介绍截拳道:“就是截击拳。你要攻击我就得接近我,接近我就给了我机会截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用最长的武器踢你最近的目标,现在是,膝盖。截击拳比西洋拳更具杀伤力。……”
多年以后的评论界称:“截拳道是一种容纳百川、取资东西拳术的搏击术,并具有三个层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识,三才是技巧。前者便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时说的‘以无法为有法’,后两者则是‘以无限为有限’,而这两句指导截拳道修习者的警句,不但表现东西文化融合之成就,也体现了香港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精神,可以说,它是一种时代与文化的产物。……”“这种快速击倒对手的拳击术,在李小龙眼中不仅是一门搏击术,更是一种人生观或处世观。人必须向善,却不应拘泥于形式。正如一杯水放进茶壶便成茶壶之形,放进杯子便成杯形,所以重要的是水的本质。水清则人人皆喝之,水浊则人人皆拒之。”
李小龙创建截拳道,在当时的中国武术界是一件毁誉参半的事。一部分人认为李小龙另辟蹊径可喜可贺;另一部分人,尤其是咏春门派,认为身为咏春门人的李小龙是欺师灭祖。
事实证明李小龙的截拳道不仅具备理论底蕴,而且非常有实战价值。他在美国开设的截拳道班盛名远扬,授课一小时收费275美元,仍然门庭若市,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连开了四间“振藩国术馆”。
因为报名的人太多,李小龙需要精心地挑选学生。他的门下有许多知名人士,包括擅演西部牛仔、警探、强盗、体育健将等硬汉的好莱坞明星史蒂夫·麦奎恩,还有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
之后他又接拍了《唐山大兄》、《香港功夫王》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
1973年7月20日,在他最后一部电影《死亡游戏》开拍前,这位一代武学宗师在情人家神秘的去世。至今死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