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700多年前,在东晋名士阮籍还“因大江歧路拦阻而大哭”之前,三国时期的吴,在上海建造龙华寺的同时,也在嘉定安亭一座菩提寺的山门前造了一座山门桥。说是桥,其实就是把石梁架在水上,长不过3.5米、宽不过2.7米。不过,相比毫无支架的一块石板,这座有籍可考的“上海第一桥”已有了桥墩支撑,“这一变化是人类造桥史的一大飞跃。”只可惜,岁月变迁,全桥埋入了地下。
上海现存最早的,是宋代的桥。比如松江的望仙桥、金山的寿带桥,比如青浦的普济桥。桥梁专家唐寰澄曾说:“论上海古桥之大,唯朱家角放生桥;之古,当推普济桥。”这座桥的“椭圆弧拱”桥梁结构,早出欧洲700多年,是上海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上海近代的桥,从苏州河始。第一座,便见证着那段历史的独特:先是英国人威尔斯1856年在外摆渡口造了座木桥,俗称“外摆渡桥”,接着,因中国人过桥须交纳“过桥税”,遭公愤,租界工部局不得不又于1873年在前一桥旁另起一桥,因免税,可以“白渡”,就有了沿称至今的“外白渡桥”。
据史料记载,上海最早的桥出现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嘉定安亭镇上,取名“山门桥”,是一座石桥。上海的桥历史悠久,位於母亲河———苏州河上的桥和市民尤为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