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社会学概论,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2024-11-24 12:30:1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初级群体也即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亦称首属群体、直接群体或基本群体。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初级群体是最早出现的一种群体类型,如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家庭、部落等。就一个人的发育成长过程来看,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伙均为幼儿最早加入并在其中活动最多的群体形式,故称为首属群体或直接群体。意义  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提出。他解释了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具有几个方面的意义,但主要是指在形成个体的社会性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所起的初始作用。库利这里所说的初级群体概念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儿童游戏群伙,并强调这些群体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人性的养育所”。后来的社会学家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人际关系亲密的一切群体。
特征:
第一,成员有限。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
第二,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第三,成员之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由一种角色关系转换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种标志。从单纯的“同事”转换为亲密的“朋友”就是如此。正是在多种角色的交往中,初级群体中的成员表现了他们全部的个性,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第四,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彼此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
第五,成员难以替代。在单位,某个职位的空缺,可以随意按程序再挑选一个人来顶替,同事关系可以不断变更。但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不是随意可以由另一个人来替代的。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第六,群体整合程度高。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很高。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第七,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成员行动、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依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给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初级群体是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第一、交往各方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较小。如果交往各方角色身份差异很大,相互之间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兴趣、气质等方面往往就会有较明显的差异,而这些正是成员间感情维系比较重要的因素。初级群体的建立,本身就是对群体中成员全方位的认同,当然这是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的认同。群体对成员的行为方式是可理解、可接纳的;而黑道人物与公安人员在价值观的认可上则明显分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第二、互动持续久,接触时间长。只有在频繁、长久的人际互动中,人们才可能比较深入全面地相互了解,并在彼此之间建立稳定、亲密的人际关系。只有通过多方面的交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才可能充分展现,也才可能在共同分享彼此经历的同时进行更加有效的合作。 第三、交往各方活动空间相近。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位置的接近,在传统风俗、习惯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便于相互接触和了解沟通,为彼此间价值观的建立和融合提供合适的土壤。这种相互熟悉的基础,为初级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些条件为初级群体的建立在空间、理念上奠定了基础。随着成员间联系和交往的密切深入,成员之间才能相互融合,共同维系着群体的运作,促进群体的发展。
转型期以来的变化:
社会转型期以来,伴随社会组织地位的不断加强,初级群体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衰弱的趋向。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开始外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原先由初级社会群体承担的许多功能正在逐步移交至正式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开始履行作为社会专门机构的职责。尤为明显的是家庭功能的转移。原先的家庭承担着多种功能,包括生产、消费、娱乐、教育等。在现代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生产的功能由工厂、公司这些经济部门来承担;正规化、专业化的幼儿园、学校,则开始把家庭的教育功能接手过来。
初级社会群体关系松懈,一些群体名存实亡。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初级群体功能的外移,社会流动的加快,人们参与初级群体的活动减少了,成员之间的交流时间和程度逐渐降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功利性行为的增多,也为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和维持增加了难度。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部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出现,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各方面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使邻里间的交往和相互扶持功能降到极低的程度,邻里关系几近解体。
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这些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需要从两方面来认识:
1、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初级群体的衰弱,是社会交往领域扩展的重要标志。
首先,初级群体的衰弱,使人们得以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组织起来,促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程度的整合,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从事各项活动。
其次,初级群体的衰弱,扩大了个人生活的空间,增加了社会的有机联系。由于初级社会群体对其成员全方位的关照,抑制了个性的发挥和个人思维的发散,在个体发展上往往适得其反。而社会组织的发展,则可以使成员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加强协作和依存的意识。
再次,初级社会群体的衰弱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多地依靠正式的规章制度,降低了私人关系和感情联系的原则,更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是社会更趋完善和合理的表现之一。2、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初级社会群体的衰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人们感情需求的难度加大,增加了初级群体的不安定因素。现代社会,社会组织为成员提供成就需要的同时,却难以保证成员感情需要的满足。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又使个人更需要有力的感情寄托。而人际关系的冷漠、疏远,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情感交流,互助关系变得松懈,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吸毒、自杀、单亲家庭的增多等都是初级社会衰弱的表现。同时,社会控制仅仅依靠正式的规章制度,而缺少道德的指引,也会增加社会整合的难度。
初级社会群体的衰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这是在和早期的初级群体比较的基础上的而言的。伴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我们更要关注当代初级群体的各种变化,尽可能地发挥它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