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曹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此建议是否正确?请用史实证明

2024-12-25 11:13: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是隆中对中的句子,大体说来,隆中对的方针还是正确的。
隆中对发生的时间,大约是在207年冬到208年春,这个时候,当时中国北方的格局基本上已经稳定:曹操一家独大,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所谓柿子要捡软的捏,更可况刘备当时就那么几条人枪,想和曹操硬挺,他也不是个呀,所以隆中对中,对于曹操“不可争锋”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
北方是没有指望了,那么再来看看南方吧,南方这个时候又是怎么个情况?由西向东:益州刘璋、荆州刘表、吴越孙权。在南方三大豪强之中,孙家在吴越一代搞割据,已经三代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再加上当地水网密布的地理环境,让孙家成为南方三强之中最难啃的一家,曹操赤壁饮恨,充分说明了孙家势力的稳固性,所以对于孙权的分析,也不算错。
接下来再说荆州,这是刘备当前寄身之地,相对于益州来说,刘备还是比较熟悉当地的交通的,这就是刘备夺取荆州的一个优势,而在益州,刘备并没有这个优势。那么荆州的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刘表垂垂老矣,膝下两个儿子有矛盾,帐下的将领也对蔡氏独尊的现象充满了怨念,所以在刘表死后,荆州内部必然掀起一场动荡,这就为刘备夺取荆湘提供了机会(曹操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刘表一死,立刻就占了荆州),所以诸葛亮让刘备先一步夺取荆湘,也是没有错的。
最后,再谈谈益州,在隆中对的计划书中,刘备夺取荆湘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并吞益州,而把益州和吴越进行比较,我们再来看看:交通上,两者差不多,一个是水网密布,一个是山高险阻,可是吴越的水军天下扬名,刘备与之交战处在绝对劣势,而蜀中军兵,挑战难度相对较小。在政治上,刘璋暗弱,相对于孙权的三世经营,刘璋集团的内部则相对薄弱。两相比较之下,刘备在夺取荆湘之后,除了坐守之外,好像也只有朝益州下手了。
综上所述,刘备先夺荆湘再下巴蜀,是他的实力所限,是眼前仅有的一条道路,他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别无选择。
然后,就是三分格局正式形成,蜀汉集团联孙抗曹的方针了:个人认为,也是正确的。天下三分之后,明显是一强二弱的局势,刘备身为弱者,他只有联合另一个弱者来对抗强者,所以对待孙权集团的总方针是没有错误的,虽然在后来刘备伐吴,可是在刘备死后,两者不还是握手言和共抗曹操了么?这个总方针,并不是由私人恩怨决定的(虽然受私人恩怨的一定影响),而是由当时的政治格局决定的。可是,虽然大方针不动摇,但是在操作方面,联孙抗曹的难度也的确不是一般的大,引用百度百科的说法: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吴越有极大威胁,一方面要联合人家,一方面又威胁着人家,在占领荆州的情况下维持这个联盟,也的确是难了一些。

回答2:

如果用史实来证明的的这个建议就是正确的。第一,关于荆州的问题刘备就违背这个建议,导致孙刘失和火并。消弱了孙刘的实力。第二,诸葛亮后期的急于求成发动对曹魏的战争。当时的曹魏正处于上升期。这个和隆重对的的思想相左。
如果我个人认为。这个建议就是有问题的。这个建议的可行性是有问题的。第一,百万之众是一个虚数。(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史实当时的曹操是可以战胜的。而且曹北方初定人心并不稳定。等到诸葛亮伐魏的时候二者的实力已经不是孙刘可以抗衡的。这个建议只是偏居一隅的战略而不是统一全国的战略。第二,有荆州这个敏感的地方。他与蜀地相距太远很难据守。是一个孤立的地方而对于吴魏来讲确实易守难攻。尤其是对于吴来讲更为重要。在当时的情况下应把荆州暂时送给吴来维系孙刘的联盟。促进吴魏的矛盾。

回答3:

正确 曹操刚打败袁绍 收编了青州兵 实力大振 雄踞北方 还有汉献帝这张王牌 古代是很注重身份和名分的 虽然汉献帝已无实权 汉庭早已威信全无 但他还是皇帝 天下还是姓刘的 孙权 这个富官二代 接手他爹和哥打下来的基业 人还不算傻 稳坐南方 而当时的刘备刚刚新败 逃难到荆州新野 士兵不过数千人 根本不可能与曹孙二人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