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当初是抱着什么心态去看《红楼梦》的?

2024-12-28 17:05: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想去找一部文笔不错的百万字的小说看看吧,也不知道看啥,感觉没耐心看流水账了。就打算重读一下经典吧!

 初识《红楼梦》是在小学时,不是书,而是电视。由于电视少,经常跑得很远才能看到。现在想来,不是喜欢《红楼梦》,而是喜欢电视,所以对《红楼梦》并没什么印象,更不必说宝、黛了,而这又成为她现在吸引我的地方。

上了中学,好不容易借到了书,很快迷上了它,也就是从那时认真读了《红楼梦》的。

其实,喜欢《红楼梦》也就是因为喜欢林黛玉这个人吧。看过《红楼梦》的人对林黛玉是褒贬不一的,林黛玉是一个集自尊、敏感、尖刻、孤高、脆弱和尊重别人、笃实、宽厚、谦和、坚强于一身的人。这样的一个人,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她的敏感、尖刻、孤高、脆弱都是外在的,她的尊人、笃实、宽厚、谦和、坚强是内在的,是真实的林黛玉,书看懂了,自然会看出她的可爱。

曹雪芹的剧透是带一层很美的纱帘,具有虚幻性。什么心态去看书?其实和你现在的状态心态有关。

林黛玉不似古代的大家闺秀,她懂得尊重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周瑞家的送来宫花,黛玉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新巧”,而是看到它们不是一样的,想到的是是否是别人“挑剩的”,虽是寄人篱下,也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在贾家这个大染缸里,黛玉没有失去自我。

回答2: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里面的任务各有个的特点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回答3:

《红楼梦》这部小说可以说每一个人看完以后,都有自己不同的解释,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红学的专家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很多人在《红楼梦》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其他想法,那么为什么很多人看过《红楼梦》以后反而越来越消极?主要有几点原因:

一、对于《红楼梦》大悲剧的理解不准确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作品,这个悲剧并不是人们之间相互陷害造成,其实是社会大背景下的悲剧。但是很多人看完《红楼梦》之后,觉得人心险恶,甚至会到里面一些悲观的思想影响,导致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充满了悲观的想法,这是他们越来越消极的一些原因!

二、《红楼梦》的人物悲剧影响了心态

大家看过《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话,应该知道这部小说里面,基本上大部分人物的结局都比较悲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看过《红楼梦》的人就会被人物的结局所感染,因此他们会同情这些小说人物,逐渐的情绪也会变得低落,这样以来他们就会开始消极的面对事情,其实这是对于人物悲剧的一个错误理解,应该及时的纠正才可以。

三《红楼梦》的一些理念影响

《红楼梦》这部作品里面引用了很多的书籍和典故,里面有很多是一些老庄思想,告诉人们要平淡面对生活,消极的面对人生!老庄的思想在《红楼梦》里面多处出现,因此很多会受到这些影响,变得比较消极!

回答4:

1、不要受影视剧的影响,再好的影视剧,也是对原著的“再创作”;

2、不要代入过深,不要带着“有色眼镜”读书,不要用“粉”和“黑”这种心态看待书中的人物,不要有“非此即彼”和“二元对立”的看法;

3、《红楼梦》作者本人有强烈的“色空”观点,比较消极,读者要注意避免;

4、美是美,善是善,阅读是审美行为,审美无关道德;

5、索隐、猎奇、阴谋论,这些都很有趣,但都是后人的臆想和编造,和《红楼梦》本身没有关系;

6、最关键的一点:开心就好!

回答5:

《红楼梦》则不同,你看不出作者到底想要歌颂谁,好像曹雪芹是个局外人,事情是怎么样的,就这样原原本本写给你看,大致上相当于戏剧中的体现派。体验派的东西比较好懂,因为作者的情绪就显现在遣词造句和组织当中了;体现派则比较难理解,需要你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生活经历和其有共鸣才行。

曹雪芹要的,就是在那轰然倒塌的壮观场景之前,细细地去描写这一时刻前一点一滴的细节,一颦一笑的时刻,一丝一缕的刻画。是的,他有绝对的底气与绝对的信心,使得他的文笔,如此之强健,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泄气与惶恐。我个人从直觉上体会,没有这种信心和底气,他的文笔是不可能好的。并且,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是慢,越是细腻,越是娓娓道来,曹公越是享受,越是投入,他根本不在乎那一时一刻的悬念与故事推进,因为他知道,在作品完结之前,他会亲手毁掉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