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1472年,卒于1529年,9岁时其父王华高中状元,27岁时其本人也进士及第迈入官场,34岁时因涉政治斗争,被贬至贵州龙场出任驿丞。这样的家世背景和履历放到现在也是地地道道的官二代。
但就是这样一个官宦弟子却做到了“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还是一名军事干才,平叛剿匪均立了大功。
我们按着时间来梳理,王阳明34岁至37岁蛰居龙场,这个年龄之与现代的我们而言,事业不过刚刚拉开大幕,而王阳明却已静心去求道了。
从庙堂之高到被贬斥为江湖之远,心中难免郁闷,赋诗撰文排遣胸中寂寞是文人通行的做法,而王阳明显然不屑于此。他思考的问题更深、更加宏大,向300年前的理学家朱熹发起了挑战。
挑战一个成熟且被正统接受的思想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足够的智慧。我们多数人习惯了接受和效仿,没有挑战的主动性也缺乏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经过反复思考,以及内心的天人大战,王阳明找到了突破口,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和释义,进而演化成自己独有的心学体系,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在封建王朝后期的历史上绽放了一朵奇葩。
老庄过于玄幻,孔孟又过于久远,而王阳明距今不过500余年,文字变化不大,思想精义未被删改,不像《周易》等书,文字与今不通,释义也有百家不同,因此王阳明的心学可以说是原汁原味,读来感觉亲切,不晦涩难懂。
因此有心悟道者,可尽读王阳明,收获颇多。最后赘述一句,阳明心学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唯心主义,是一种心物合一的生活态度。
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可以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阳明心学是唯心主义,他的观点都是由于他自己的内心悟出来的
明先生的心学,如果按照纯粹的哲学理论的分类,心学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他思考的问题更深、更加宏大,向300年前的理学家朱熹发起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