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两个长方形纸盒,一个用来放凸透镜一个用来放凹透镜,记住两个开口地方要留位置放凹凸透镜。
方法/步骤2:
把两个纸盒用双面胶黏在一起,把要放透镜的两个开口开放出来。
方法/步骤3:
接着把凹凸透镜都黏贴到开口的位置上,如图。
方法/步骤4:
并将两个带有透镜的镜桶粘合在一起。
方法/步骤5:
最后大功告成啦~~~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索外面的世界啦~~
望远镜之所以能看见很远的物体,主要是内部核心部件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以开普勒望远镜例,当远方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物镜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在一起的,所以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所成实像对目镜来说物体,再经过目镜成像为一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当我们对着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所看到的是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个透镜都是放置在空气中的,而空气的折射率为l,如果透镜所用的玻璃折射率以n表示,那么透镜的两个折射表面曲率半径r1和r2与透镜的焦距f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公式表示,即:
1/f=(n-(1)
这就是薄透镜的焦距公式。
这就是透镜成像公式。与公式(1)联系在一起,就得到薄透镜的物像公式: 1/f=1/u+1/v=(n-
从此式知道,只要事先获得透镜的焦距f或者物距u和像距v,以及设计透镜前确定的任何一个曲率半径r1(或r2),我们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求出透镜的另一个曲率半径r2(或r1)。
只要经过简单的推算就可以证明,望远镜的放大率M等于物镜焦距F同目镜焦距f的比:M=F/f。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到,物镜的焦距越长,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放大率就会越大。一般来说,目镜的焦距不能太短,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像差。物镜的焦距也不能太长,否则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空范围太窄小。
相对口径是反映望远镜聚光本领的指标。相对口径A等于口径D同物镜的焦距F的比:A=D/F。相对口径大,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体就明亮;相对口径小,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体就灰暗。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到,如果物镜的焦距不变,物镜的口径越大,相对口径就越大。因此,为了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体更明亮一些,需要找口径较大的凸透镜做物镜。
视场是指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天空范围。一般来说,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率就越大,但视场会越小,看到的天空范围就会越窄小。视场太小,在望远镜里寻找要观测的天体会很困难。
物镜可以用老花镜制作,100度的焦距为1米200度的焦距为0.5米。 有条件的读者可以选择标准的望远镜目镜,如找不到望远 镜目镜,可以到商店去买显微镜目镜,常见的有5X,7X,10X,15X等,它们的焦距等于 250MM除以放大率,如5X的目镜焦距为50MM。普通的显微镜目镜多是二片二组的惠更斯式 的,视场较小,色差明显,但焦距齐全,价格便宜,又容易买到。我曾使用过1000MM, F/10和500MM,F/5.6两种镜头,配上40MM,28MM,18MM和13MM的PLOSSL式目镜,效果非 常好,尤其是500MM,F/5.6的镜头,口径约90MM,加上40MM的目镜放大12.5倍,视场3. 5度,很适合彗星观测。
望远镜工作的原理:凸透镜把远处的物体收近、折射倒影成像,凹透镜把倒影成像变回为正立成像。
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找一块放大镜的镜片,再找一块凹透镜(如眼镜片),硬纸管(一个大,一个小),把大小硬纸管套起来,两端加上镜片,伸缩调整焦距
用老花眼镜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多那几个镜片(越多越好,一般4个就足够了,当然-如果没有那么多就稍少一些,越多效果就越好)
老花眼镜如果你仔细看,他是弯曲的,就像这样 “(”
把镜片一凸一凹的排列起来,这样 ) ( ) ( ) ( ) ( ) (
用一个纸筒把它固定起来 ok
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
凹透镜在靠近眼睛的地方,凸透镜在远离眼睛的地方,中心连成一直线,调到适当的焦距,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