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
Frame
Relay
帧中继是一种
局域网
互联的
WAN
协议,它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
物理层
和
数据链路层
。它为跨越多个
交换机
和
路由器
的用户
设备间
的
信息传输
提供了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帧中继是一种
数据包
交换技术
,与
X.25
类似。它可以使
终端
站
动态
共享
网络介质
和可用
带宽
。帧中继采用以下两种数据包技术:1)可变长数据包;2)统计多元技术。它不能确保
数据完整性
,所以当出现网络拥塞现象时就会丢弃数据包。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仍然具有可靠的数据传输性能。
帧中继帧通过“虚
电路
”传输到其目的地,
帧中继的虚电路是源点到
目的
点的
逻辑
链路,它提供
终端设备
之间的双向通信
路径
,并由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唯一标识。
帧中继采用
复用技术,将大量虚电路复用为单一
物理
电路以实现跨
网络传输
。这种能力可以降低连接终端的设备和网络的复杂性。虚电路能够通过任意数量的位于帧中继数据包转换网络上的
中间
交换机。
帧中继网络提供的业务有两种:永久虚电路(PVC)和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由网络
管理器
建立用来提供专用点对点连接;交换虚电路建立在呼叫到呼叫(call-by-call)的基础上,它采用与建立
ISDN
相同的
信令
。
由于其高带宽和
高可靠性
,在局域网互连中,帧中继可以作为专线和
X.25
网络的一个有吸引力的
替代方案
。
中继(Relay)是两个交换中心之间的一条传输通路。中继线是承载多条逻辑链路的一条物理连接。随着科技发展,中继的概念不仅应用于无线通信中,网络通信交换机的trunk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中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家里的电话和朋友聊天,或者通过办公室的电话和公司外的客户联系。要实现这些通话都离不开中继。
提到中继,不能不提到19世纪末的丹麦数学家爱尔兰(Erlang)。他最早提出了中继的理论,中继话务量单位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话务量单位Erlang表示一条完全被占用的中继的话务量强度(即单位小时或单位分钟的呼叫时长)。例如,一条中继在在1小时内被占用了30分钟,那么这条中继的话务量就是0.5 Erl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