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平教授,曾任教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多年,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曾任海南岛国营农场农工,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编辑,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曾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芝加哥社会心理研究所及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作访问研究。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1985年,与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钱理群教授共同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倡导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溯源至晚清,把百年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另外,其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有关17年文学的多数研究成果已转化为文学史定论,其首创的“革命历史小说”概念已为包括北京大学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多部文学史所接受与阐释。著有《沉思的老树的精灵》、《革命·历史·小说》(香港版,大陆版名为《灰阑中的叙述》)《边缘阅读》、《害怕写作》,诗集《如火如风》等,参与编写专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文学语言学导论卷)等。评论《沉思的老树的精灵》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理论文章三等奖。并参与编著《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漫说文化》丛书等。
黄子平教授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小提琴手”,曾任教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多年。他在80年代留下诸多名言,如“创新的狗追得我们连撒尿的功夫也没有”﹑“深刻的片面”等。 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