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里提到的 五虎下江南, 五虎都是谁? 什么门派?

2025-02-24 02:52:0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王家卫这次最能与观众走近的《一代宗师》,讲的是“拳有分南北,国无分南北”的故事,影片曾提及“五虎下江南”和“两广国术馆”。在广东武术史上确曾有过此事,虽然不过是昙花一现,可是王家卫将之放大了来说,作为电影创作,是可以理解的事。

“江南”一说,众所周知均系指江浙地区,但不知为何就武林而言,却是将岭南作江南。

1929年春某日,广州东校场(今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的马场官商云集、人头涌涌,热闹非凡,广东省省长、桂系领袖李济深也在人群中出现——原来,这天是两广国术馆成立的大日子。东校场既曾是明清时期练兵习武、校阅兵马之地,更是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场所,因此,将此地选择为两广国术馆成立大会典礼,其意义不言而喻。其时两广国术馆的宗旨是“提倡中国武术,普及两广国术”。担任馆长的是自然门派掌门人万籁声。

万籁声何许人也?原来,大半年前的1928年10月,李济深在当时民国首都南京,闻说中央国术馆举行国考,其中就有自然门派掌门人万籁声。万籁声是武林中少有的高学历者——燕京大学林业系高材生。自小喜习武,专学少林六合功6年,更是自然门内功大师杜心五的关门弟子,他将气功与武术结合,开创了自然门。其时,对他的武功有这样的形容:“两手如绳索,五指似钢钩,来如疾风暴雨,去如奔洪汇江”。在国考中,他赢得了最多的褒奖。李济深即刻劝说随其南下广州,创办两广国术馆。

当时,随万籁声同时南下的还有李先五。不久,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等北派名师亦联袂南下,连同万籁声在内,便是广东武术界传说至今的“五虎下江南”。不过,另有一说是,这“五虎”是万籁声、傅振嵩、顾汝章、耿德强和王少周。不管“五虎”也好“十虎”也罢,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北派高手并不介意南下传艺,也成了北派武人的符号象征。“五虎”联同广州本土高手林荫棠、刘续封、张礼泉等人,组成了两广国术馆教学团,公开授艺。此时的广州各路武林菁英荟萃于一馆,盛况可称一时无两,岭南各地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两广国术馆在短短一个多月就发展到有11个研究班和9个特别班。

其实,武林中南人北上学艺,亦早有之——1910年,津门大侠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会,聘请各地名师,公开授徒。消息传开,北至关外,南至岭南,自认怀有绝招的各路高手或有心增长见识的习武之人,云集黄浦江畔。来自广州、佛山的高手李佩弦、郭子硕、黄爵珊等学成南归后,令他们的弟子开了眼界,见识了什么叫十二路谭腿、螳螂拳、鹰爪拳。只是,因为地域文化、习俗,广东本地习武者学南派功夫为绝对多数。例如舞狮者也多为习武者,他们全都舞南狮,只会北派则难舞南狮。

1918年,盘踞广州河南(今广州市海珠区)的本土小军阀、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出身绿林的他也是一名嗜武者,他派人从上海精武馆请来名师叶凤岐、杨琛伦来军中传授北派武艺。后来,他干脆成立广州精武会。1919年4月,广州精武会在广州长堤的海珠大戏院(至今仍在)举行成立庆典,居然有四千多人到会捧场,数不尽的恭贺花牌、花篮按戏院两旁珠江北岸长堤排列,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当时广州精武会设在西关桨栏路宁波会馆,后迁至丰宁路(今人民中路)。霍东阁(霍元甲之子)、沈季修、叶凤岐、李占风等北派名师纷纷南下,羊城名师林荫堂、孔昌、李彬等也参与其中,与来自北方的各门派师父一起开门传授武艺。南北名师汇聚一堂,八卦掌、迷踪拳、杀手锏、龙凤双刀等北派武功令南派武人大开眼界,洪拳、咏春、大圣劈卦等南派拳术亦令北派名师获益匪浅,是为岭南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北拳南传。

离这十年后的“五虎下江南”和“两广国术馆”则因为随后不久的李济深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未能连任广东省长,短了米粮的两广国术馆只生存了两个多月便难以为继,关门大吉。南下武人纷纷北返,留下来定居广州的只有原中央国术馆八卦掌总教头傅振嵩(1881—1953)。

虽然北方武人南下多属来去匆匆,但是,他们也播下了八卦掌、八极拳、查拳、螳螂腿等北派武功的种子。

回答2:

五虎下江南 所谓「五虎」,是指五位北派武术名家:顾汝章、耿德海、万籁声、王少周、傅振嵩(另一说则包括李先五,而不包括耿德海)。

回答3:

江南五虎是这些人钻天虎卢方 彻地虎韩彰 穿山虎徐庆 翻江虎蒋平 锦毛虎白玉堂
五人同属无极门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回答4:

顾汝章自二十余岁起,便不辞辛苦频频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播少林武术。二十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这就是武林掌故所说的“五虎下江南

回答5:

钻天虎卢方 彻地虎韩彰 穿山虎徐庆 翻江虎蒋平 锦毛虎白玉堂

无极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