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特色小吃 小笼包的历史

2025-01-06 15:33: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小笼包是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南京、芜湖、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后逐渐成型。常州小笼包味鲜,无锡小笼包味甜。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小笼馒头究竟诞生于何时何地,目前已经难以准确考证。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诞生于清代中期,在今常州、无锡一带。清朝时期无锡县归属常州府统辖,小笼馒头是这一地区美食文化的共同体现。
古时有万华,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笼馒头要到 “迎桂”(迎桂小笼包)。迎桂茶社创建于1911年,由于经营得法,注重质量而使其闻名遐迩,深受市民喜爱。产品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堪称常州一绝。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并编入“江苏省小吃食谱”,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十大名点之一。

理解:
  加蟹小笼包是常州季节性传统风味小吃,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之际上市供应。加蟹小笼包,原来叫加蟹馒头。常州人历来包子、馒头不分,通通叫馒头。
  小笼包又分随号、对镶、加蟹三种,“随号”就是不加蟹油的;“对镶”就是一笼包 子有六只是加蟹的,另外六只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
  一笼包子又称一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笼包常常是只样叫的:“二客对镶”。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带到上海去呔。”老吃客堂吃一般只会点“对镶”,老吃客认为:吃加蟹馒头只有一只随号、一只加蟹夹花着吃,才能充分体会到蟹的鲜美,如果你总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觉就会有些迟钝,越来越感觉不到蟹的鲜味了。所以会产生“对镶”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1]

回答2:

小笼包是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南京、芜湖、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后逐渐成型。常州小笼包味鲜,无锡小笼包味甜。

小笼馒头究竟诞生于何时何地,目前已经难以准确考证。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诞生于清代中期,在今常州、无锡一带。清朝时期无锡县归属常州府统辖,小笼馒头是这一地区美食文化的共同体现。常州的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常州话为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包子皆称为馒头,外地亦有称其为常州加蟹小笼包)是小笼馒头中的代表。真正成型的小笼馒头诞生于清·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位于小河沿浮桥南堍的万华茶楼首创,常州加蟹顶黄小笼馒头即著名的加蟹小笼馒头和加蟹顶黄小笼馒头(顶部有大块蟹黄)。后来小笼馒头的工艺推广到附近的无锡、上海、南京等地,并与当地风俗相融合改进,成为江浙一带的特色小吃。古时有万华,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笼馒头要到 “迎桂”(迎桂小笼包)。迎桂茶社创建于1911年,由于经营得法,注重质量而使其闻名遐迩,深受市民喜爱。产品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堪称常州一绝。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并编入“江苏省小吃食谱”,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十大名点之一。

回答3:

不是常州的把 江苏靖江的小笼包 中国汤包之乡

回答4:

哈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