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对经济萧条的看法

2024-11-25 19:55:1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胡佛反危机措施未能扭转局面的主因在于经济危机的惯性,英国和法国由于危机惯性不大,跟胡佛措施一样,仍使用传统的手段应付危机,却没有发生危机激化
同政治危机、民族危机一样,经济危机具有其自身故有的惯性.胡佛的措施诚然有投入不够、反对政府干预、恪守自由放任政策等弊端,但其未能扭转经济危机局面的主因在于从1929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的巨大惯性,并且,这场危机是世界性的,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洪流中,要想令行祸止,立即就阻止这场祸水是不可能的.
1929至1933年这场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同以往任何一次危机相比,无论从影响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它的惯性也是空前的.
首先,生产下降幅度大,失业人数多.以往历次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如果达到10%—15%,即被认为是严重的.而这次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减少了44%,贸易额缩减将近2/3.1932年的工业产值与1929年相比较,美国下降了46.2%,德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5%,日本下降8.4%.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设备有1/2—2/3陷于停顿.美、英、法、德有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了大片机器“墓地”,长达几十公里的工厂区死气沉沉,厂用铁路上野草丛生.随着生产的停顿和企业大量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了3000万.其次,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危机时间过去一般是几个月,最长1年,而这次危机却长达4年之久.第三,这次危机,使工业、农业、外贸、金融等部门发生全面综合危机.第四,危机结束后,不见复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经过“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但这次危机终止后,世界经济并未出现通常的萧条、复苏和繁荣阶段,而进入“特种萧条”,这就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巨大惯性.直到1936年,各国经济才有少许的活跃和回升,但还没有进入繁荣阶段,1937年便又爆发了新的危机.

回答2:

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政府没有干预经济,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

回答3:

不干预,自由放任。

回答4:

《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胡佛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商业总统,他将是美国第一个商业总统。”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在执政初期,胡佛得意忘形地谈论美国的经济制度如何如何“完美无缺”,吹嘘“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已经危机四伏,快要大难临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