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毯从原始的手工编织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适合现代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但栽绒地毯的主要工序仍然依靠手工完成。大致可以分为准备工序、成型工序、整理工序二大部分。准备工序,主要是毛纱染色和图案设计,毛纱首先要脱脂然后再染色,染完之后要脱水、烘干。图案设计比较关键,先设计小稿,然后一比一的大样放稿,并标注颜色和制作要求。成型工序,也就是编织工序。新疆地毯主要采用森那扣编织,早期考古发现的是采用单经扣。简单说一下,首先先上经纬线打基础,这个基础成为“克里姆”,打基础时要将绕过右经线的毛纱拉出再穿过左经线。从侧面看就像一个横躺的阿拉伯数字 8,所以森那扣也叫八字扣。当一到六寸的底子形成后,开始打第一排结,当第二到第三排结形成后,用一个梳子般的金属工具将纬线向下压实,这是新疆地毯非常坚固的主要原因。然后描样:把图纸夹在两对经线之间,用红色染料水用藤笔蘸之后,按图案描样。织毯一般就是重复打结与穿纬线并压实的编织工作,打好的结形成两寸高的毯面,地毯编织完成了,用荒毛剪将毛线头剪平剪齐,称“剪荒毛”。整理工序,平毛,洗毯,剪花,后期整理。剪花就是以剪刀为工具,运用剪、片、投、琢等不同手法和技巧,使花纹边缘形成浅沟状的轮廓线,由光线的投影而产生“凸如浮雕”的艺术效果,可使花纹更加清晰、生动、完美。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