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是怎么生长的?
真菌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所以菌类的营养方式是异养(heterotrophy)的。异养方式多样,凡从活的动物、植物吸收养分的称为寄生(Parasitism);从死的动、植物体或其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吸取养分的称为腐生(saprophytism);从活的有机体吸取养分,同时又提供该活体有利的生活条件,从而彼此间互相受益、互相依赖的称为共生(symbiosis)。
真菌除少数种类是单细胞外,绝大多数是由纤细、管状的菌丝(hypha)构成的。菌丝分枝或不分枝。组成一个菌体的全部菌丝称为菌丝体(mycelium)。菌丝一般直径在10um以下,最细的不到0.5um,最粗的可超过100um。大多数菌丝都有隔膜(septum),把菌丝分隔成许多细胞,称为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有的低等真菌的菌丝不具隔膜,称为无隔菌丝(non septate hypha)。菌丝细胞内含有原生质、细胞核、液泡、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贮藏的营养物质是肝糖、油脂和菌蛋白,而不含淀粉。
菌丝又是吸收养分的结构。腐生真菌可由菌丝直接从基质中吸收养分,或产生假根吸取养分。寄生菌在寄主细胞内寄生,直接和寄主的原生质接触吸取养分。
茯苓菌核 蘑菇的伞状
子实体 马勃的近球形子实体 冬虫夏草菌的棒状子座
真菌的菌丝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一般是很疏松的,但在环境条件不良或繁殖的时候,菌丝相互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不同的菌丝组织体。常见者如引起木材腐烂的担子菌的菌丝纠结成绳索状,外形似根,叫做根状菌素(rhizomorph)。有些真菌的菌丝密集成颜色深、质地坚硬的核状体,叫做菌核(sclerotium),小的形如鼠粪,大的比人头还大,如茯苓。有些种的菌核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内部为疏丝组织(prosenchyma)。有的菌核无分化现象。菌核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很多高等真菌在生殖时期形成有一定形状和结构、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叫做子实体(sporophore),如蘑菇的子实体伞状,马勃的子实体近球形。容纳子实体的菌丝褥座状结构,叫做子座(stroma)。子座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也有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分化,如冬虫夏草菌从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尸体上长出的棒状物,麦角菌核上萌发生成的红头紫柄就是子座。子座形成以后,其上产生许多子囊壳即子实体,子囊壳中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真菌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
营养繁殖中常见的如菌丝断裂,每一条断裂的菌丝小段都可发育成一个新的菌丝体。有些单细胞真菌,如裂殖酵母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繁殖。有的从母细胞上以出芽方式形成芽孢子进行繁殖,如酿酒酵母。有些真菌在不良环境中,其菌丝中间个别细胞膨大,细胞质变浓形成一种休眠细胞,即厚壁孢子。
无性生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如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等。孢囊孢子是在孢子囊内形成的不动孢子。分生孢子是由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侧面产生的一种不动孢子。这些无性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芽管(germtube),芽管又继续生长而形成新的菌丝体。
有性生殖是很复杂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同配生殖、异配生殖、接合生殖、卵式生殖;通过有性生殖也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如子囊孢子、担孢子等。真菌在产生各种有性孢子之前,一般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第一是质配阶段,由两个带核的原生质相互结合为同一个细胞。第二是核配阶段,由质配带入同一细胞内的两个细胞核的融合。在低等真菌中,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但在高等真菌中,双核细胞要持续到相当长的时间才发生细胞核的融合。第三是减数分裂,重新使染色体数目减为单倍体,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产生四个有性孢子。
真菌是一群数目庞大的生物类群,约有十万余种。分布非常广泛,从热带到寒带,从大气到水流,从沙漠、淤泥到冰川地带的土壤,从动植物活体到它们的尸体均有真菌的踪迹。
什么是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