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条件

2024-11-25 15:29: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区内主干断裂包括甘孜-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的德来-定曲、德格乡城断裂,温泉断裂、澜沧江断裂带等,其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它们为火山盆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岩浆活动和成矿物质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储运空间。其中:

(1)甘孜-理塘断裂带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呈北西向,中段转为近南北-北北西向,至木里以北逐渐撒开,为后期构造所掩蔽,并为金河-丽江断裂所切,呈反“S”形展布。属古特提斯洋消减及扬子陆块与义敦古岛弧拼接缝合线。断裂带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及陆内汇聚等一系列复杂的演化过程,为一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并受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和左行平移走滑剪切作用强烈改造肢解的蛇绿混杂岩带。沿断裂带广泛发育的水热活动,除反映断裂带现今仍在活动外,亦表明现代热液成矿作用仍在进行。

(2)德来-定曲深断裂带

德来-定曲深断裂带北起岗拖,经盖玉、扎萨通和定曲中段向南延进云南省,总体走向为340°至近南北向,呈微向东突出的弧形,是中咱微陆块和义敦岛弧带的分界断裂。该断裂是一条华力西晚期以来长期活动的多旋回断裂,尤以三叠纪、第三纪和第四纪活动最为明显,控制了巨大的雀儿山-格聂-茨林措花岗岩带的分布。

(3)德格-乡城大断裂

德格-乡城大断裂总体呈北西向,此大断裂带破碎带宽百余米,碎裂岩、糜棱岩、擦痕、镜面、挤压透镜体屡见不鲜。它控制了三叠纪岛弧火山岩带和印支期措交玛-稻城花岗岩带的分布。晚三叠世演化为一重要的逆冲断裂,见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体。

(4)金沙江深断裂带

金沙江深断裂带(四川境内又称巴塘-日雨深断裂带)是江达-德钦火山弧与义敦岛弧带的分界断裂。总体呈南北向略向东突出的弧形。见断裂带及西侧华力西-早印支期的双岩浆岩带,沿断裂带超基性岩成群成带分布,常和基性岩、细碧岩、玄武岩、硅质岩以及含古生代化石的灰岩外来岩块混杂在一起,形成蛇绿混杂岩。据航磁资料显示金沙江断裂带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线性梯度带,切割深40km以上(蔡振京,1984)。重力资料计算的地壳厚度沿断裂带呈现中间薄、两边厚的带状特征(晏贤富,1981)。故该断裂带是切穿地壳深入地幔的巨型深断裂。该断裂带至今仍在活动,ML≥6的强震已有数次。

喜马拉雅晚期以来,由于地壳缩短加厚和青藏高原大规模急剧隆升,引起了表壳体的水平运动,产生了大规模的平移走滑剪切构造活动,除早期北北西向主干断裂复活并部分转化为平移走滑性质外,沿洛须-甘孜、理塘-(夏塞)盖玉、东义-得荣,大致以135~150km间距形成了大规模北西向左行平移走滑断层,并切割了上述北北西向主干断裂,造成了现今南北分割纵横三分的构造格局。北西向走滑断层控制了一系列呈雁行斜列的第四纪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和展布。北西向断裂带切割或错移了下第三系、三叠系以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体,发育强烈的挤压破碎带和糜棱岩带。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雀儿山花岗岩的错移。位于甘孜-理塘北段(洛须-甘孜)两侧燕山晚期的雀儿山和高贡岩体,经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证实原同属一个岩体,喜马拉雅期以来的北西向左行平移走滑使之错移平距达80km。

区内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成矿区(带)的分布,在近南北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北西向平移走滑断层交切处和由南向北西弯变交切(汇)处是矿产主要富集部位,遥感解译显示了十分清晰的环形构造并与化探异常和矿产地分布一致(图2-2)。

(5)温泉断裂(觉涌断裂,是字嘎断裂的分支断裂)

出露在玉龙矿带的东侧,北起恒星错一带,南至海通一带,至云南境内,长达200km以上。沿断裂带有大量的不同时期的中酸性岩分布。与之配套的与该断裂走滑作用有关的背斜构造控制了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带,重要的背斜有:夏日多背斜、恒星错-甘龙拉背斜、觉穷背斜、莽总-马拉松多背斜、马牧普背斜等。

(6)澜沧江断裂带

该断裂北起青海,经类乌齐、吉塘,望南入滇西,长千余千米。该断裂的西侧的类乌齐-左贡冲断带的分布于推覆构造断裂带中铅锌矿与之有关。沿该断裂带形成规模巨大的Pb,Zn,Ag,Hg,As异常带。

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成矿区(带)的重要性和北东向构造控矿作用不能忽视。

图2-2 川西三江地区地质-构造-矿产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