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或STB。
参考值:5.1~19.0μmol/L。
检查要求:空腹12小时取静脉血。
一般解释: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详细解释: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特别说明:一般来说小于34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疽;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疽;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 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疽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病便参考: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可有很大升高;
(2)甲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轻度或中度升高;
(4)胆汁郁积性肝炎:可有很大升高;
(5)急性酒精性肝炎:胆红素愈高表明肝损伤愈严重;
(6)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可轻度升高。
3.病理性降低:见于癌症或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
参考值:0-8 μmol/L。
一般解释:血清中的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病便参考:胆红素总量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时,可疑为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总蛋白,英文缩写TP
正常范围:新生儿 46~70g/L(出生~1周 44~76g/L);7个月~1岁 51~73g/L;1~2岁 56~75g/L;3岁以上 60~76g/L; 成人 60~80g/L。
一般解释:血清蛋白质是血清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物质。
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钠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进而促使血浆出现浓缩现象。
2、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肝功能障碍,则肝脏合成蛋白质减少,主要以白蛋白的下降明显。
蛋白质丢失,如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蛋白质长期被丢失;溃疡性结肠炎时,可随粪便排出一定量的蛋白质。
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
1总胆红素高了1.9
2直接胆红素高了很多,正常值最高才6.8
3总蛋白 TP结果是正常的 球蛋白 GLO 结果高了5
你好,从你描述的这个肝功能检测结果看转氨酶、转肽酶等有升高,这种情况如果既往有肝病史,那应该做一下复查,如果没有肝病史需要检查排除乙肝、丙肝、脂肪肝等可能,同时还需要注意是否有饮酒熬夜休息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情况,确定病因,然后做好降酶治疗,给与护肝片、甘草酸二铵等降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