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中国国有经济的显著特色,十三次五年规划是国企发展的核心。建国70年来的十三次五年规划,都是党中央领导经济的主要抓手,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依据。
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六次三中全会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制定的政策与发展战略,都是国企发展的纲领与准绳。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强调“两个一以贯之”,这是国有企业的根本与灵魂。
2、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基石作用。规模巨大的国有经济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国企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核心和基石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在解决中国国有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经济理论、路线、经济体制、经济分配与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3、国企民企相辅相成,比翼齐飞,“两条腿”齐步并进,保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是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的主线。70年来,工业化进程、市场化改革、信息化社会、经济全球化诸因素,深度影响中国国有经济工业现代化的路径和模式。当前,现代工业正向智慧工业转变,包括绿色工业、生态工业、信息工业、智能工业等,工业的可持续性和工业生态环境保护受到普遍重视。
扩展资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又按照当时西方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试图以“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市场化、稳定化”,建立起和发达国家一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忽视了政府在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不仅原本已经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崩溃了,新的工业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出现了去工业化的现象。这就导致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
中国为什么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能够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条件以及要素禀赋条件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因势利导作用,把自己能做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从而推动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1.稳定的社会形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科技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3.民族大融合是时代的趋势
4.正确的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