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是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扩展资料:
《隆中对》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
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中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诸葛孔明给孔明在隆中给刘备提出的战略意见。
隆中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