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年晚秋,我们四位同事与全省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同仁,聚集于黄山市,参加省法学会举办的“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论坛。会后,大家相约一道参加“黄山一日游”活动。前几年,我们曾数次到黄山旅游,在白鹅岭、光明顶、西海、莲花峰等景点留下串串足迹和美好的印象。而唯独没有上过天都峰。不巧的是,在“大部队”的游程中却没有登天都峰的内容。因此,我们决定随旅行社的客车进入黄山大门后在揽胜桥附近的“工人疗养院”下车单独行动,大家一致意见,这次无论如何都要一睹天都峰之“庐山真面目”。
为了真正体验一次登山之感受,留下些许难忘之记忆,我们决定不坐景区客车和索道揽车,自揽胜桥开始步行上山。沿着以往的登山栈道,从桃花溪向上,经过练玉亭、游泳池、疗养院、回龙桥,边走边观看了“大好河山”石刻、人字瀑等景点,越往上走,栈道的坡度越陡,还没走到慈光阁,大家都已气喘吁吁,浑身大汗淋淋。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慈光阁,买好门票,准备登山却不知路径。正在踟躇不前之时,一位专门带散客游山的当地导游来到我们面前,考虑到节省登山时间、便于观赏景点、有利旅途安全等因素,大家决定请导游带路上山。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导游带着我们踏上了攀爬天都峰的旅程。导游告诉我们登天都峰大约需要2-3个小时,从慈光阁出发,要经过从容亭、立马桥到半山寺,才能到天都峰脚下,有南、北两条路线可以上山,北路上山比较平缓,下山则非常艰难,是“先易后难”;而南路上山异常陡峭,下山却较为轻松,可谓“先苦后甜”。我们四人一致同意从南路上山,以体验一次登临天都绝顶的感受。从慈光阁到半山寺,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此时,大家的体力已消耗了40%以上,不得不坐下来休息调整,吃一些携带的干粮,补充体力,以完成接下来更加艰难的攀登。
真正的攀爬开始了,所谓的路都是人工在陡峭的石壁上凿出来的台阶。坡度大都在六、七十度,最陡处约有八十五度,几乎是垂直的近九十度,人在上面攀爬如同壁虎贴在墙上。攀爬的过程中,有时必须手、足同时用力,方能登上一级台阶。有人开玩笑说我们是“猴子上树,手脚并用”。一位同事因有轻微恐高症,即使在较为平缓的路段,他也是四肢着地爬行。同行中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同志,步履虽然有些沉重,但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攀爬的速度甚至胜过年轻人。而导游则被我们戏称为“山猴子”,在替我们背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情况下,还能健步如飞,攀登起来似乎并不费力,简直就是“胜似闲庭信步”。按照导游关于“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告诫,我们始终眼睛向上,在“天梯”似的栈道上,爬过一段休息一会儿。在地势宽阔处,大家才敢边休息边往山下眺望,只见云腾雾绕,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我们自身就像悬在半空之中,真有飘飘欲仙之感。在欣赏赞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如此美景的同时,我们更惊叹诚服在悬崖绝壁上修造登山栈道供游人登临的劳动者,没有他们的勇敢、胆魄和智慧,我们就不可能领略这人间的绝美风光!与他们当初开路之难相比,我们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攀援和行走,有什么理由畏缩、恐惧和胆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拼搏,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绝顶。站在山巅之上,向南遥望,白色的云海,一铺万顷,随风飘移,变化万端,确有“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的美感。转身向北,莲花峰、光明顶诸峰迎面矗立,山上的奇松怪石清晰可见;其它一些小山峰被笼罩在云雾之中,犹如风姿绰约的仙女,真是美不胜收。对于登顶之成功,大家异常兴奋,在拍照留念的时候,做出各种姿势庆贺胜利和成功,表达异样的心情和征服者的快感。同行的一位业余作家,高声吟颂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导游告诉我们,天都峰是黄山最险、最美之所在,也是黄山胜境的精华之所在。因而,“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成为当地的俗语广为流传。难怪有人在绝顶旁的一块石头上书写了“探奇”二字。如此说来,我们更有理由为自己能排除艰难险阻、战胜身体疲惫,平安顺利地登上天都峰而兴奋、自豪!
走下天都绝顶的不远处就是“鲫鱼背”。导游说“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峻之处,长度有近三十米,两边都是万丈深渊。尽管供游人行走的“鲫鱼”背部两边立有石柱,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手扶绳索安全通过。但我走上“鲫鱼背”时,仍然感到手心发凉,头皮发麻,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当看到同伴们都沉着稳健地安全到达“鲫鱼背”的那一头,我便有了信心,于是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抓着绳索缓慢地走了过去。待到得宽敞处,才敢回头往绝壁下面看上一眼。过了“鲫鱼背”,山路平缓开阔,大家紧绷的弦终于松驰了下来,悬在心里的“石头”才算真正落地。稍作休整,大家轻松愉快地欣赏了一线天、蓬莱三岛、文殊洞、迎客松等景点,然后到玉屏楼索道站乘索道下山,结束了又一次黄山之旅。
此次我们攀爬黄山天都峰,检验了体能,磨练了意志,观赏了美景,实现了夙愿,真的是收获多多。而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天都之险可以征服,黄山之美难以形容。相信
上面这一段不是逼宫嘛~~~~ 要最佳答案?汗~~~
不过不好意思了 楼主 我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