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是新中国成立前影响最大的一场改革运动。它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封建愚昧的面貌。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各省广泛的创办大中小学校、图书馆,把先进的西方科学知识和思想理念传播到了士绅官僚中间推进了立宪运动;政治上进行了新官制改革,设立了度支部、法部、学部等等新部门大大加强了政府的管理能力,也为后来建立责任内阁打下了基础。同时清政府全面改革法制,颁布《大清新刑律》等等法令,废除了封建落后的旧法,到1911年制定《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慈禧太后还下诏明确”商业立国“大力发展自由经济,创办现代化的农工商业。在农村施行自治(和现在一样),各省设咨议局(相当于现在的省人大)中央设咨议院(中央议会),为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军事上训练新式陆军,并派遣徐世昌在日俄战争后前往东北设立东北总督,向东北移民,大大加强了中国对东北的控制。1910年清廷重建海军。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从统治阶级内部来看,“新政”是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学习英国的统治方式,想保持皇族的利益,但是到了清末,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统治已经确立,并且民主程度大大增强,清政府在这时候提出建立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共治的国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外部原因,内部则是中国的统治力量过于复杂,难以形成一个统一力量领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而民众参政,议政意识淡薄,无法对政府形成有效监督,新政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只具形式不具内涵,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没有基础,注定失败。
什么新政?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先搞清楚问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