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2025-01-05 03:19:2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就是创新团队取得的重大自主创新。该项目不仅冲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而且走出了一条与国外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建立了全新的、完整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技术体系,其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形成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共30余台套关键工艺设备。因而一举问鼎国家发明一等奖。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科技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的机遇、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市场不断扩大的机遇,坚定立足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确保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回答2:

源于我党对世界的认识。我国高层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大体可以分为“资源型国家(如中东)”、“附属型国家(如拉美)”和“创新型国家”,而我国显然既不具备丰富资源,也不可能通过依附发达国家来使这么庞大的人口富裕起来,所以必须走“创新”之路。
另外,创新之路也大体2种选择,一是发展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是市场性的国际分工。关于后者,前苏联时代中国与苏联有过争论,苏联并不希望中国稿完整工业体系,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阵营中通过国际分工来协作,比如兵器等重工业由苏联提供保障。在西方阵营中,也并不喜欢中国搞独立完整的体系(但我理解西方更注重金融体系)。但是从毛主席时代开始就认为我们必须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体系,否则就会受制于人,经历百年苦难的全国人民在这方面是有相当强烈的共识的。所以在毛主席带领下,坚决勇敢地走独立自主工业体系道路,尽管过程曲折、艰难,按照董志凯的说法“其中的成功与失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留给后人大量思索空间”。
但时至今日,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巨大韧性,我们面对外部压力时的自信底气也就来自于此。而且中国14亿人口的就业与生存,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如果我们能够在教育上取得进一步进展,全民普及12年(到高中毕业)义务教育,能够提供大量技术性人才,再培育出众多理论、高科技人才,中国就能摆脱现在的危险困境,实现全民的稳定小康。等到我国富裕起来,培育出纺锤形人口结构,中产阶级数亿之多,将会形成全世界巨大的消费市场,那时候与世界其他国家能形成更良好的合作,国际氛围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