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蝎子如何过冬

2025-01-02 07:41:4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野生蝎子过冬此期间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处于蜷伏状态,故称休眠期或蛰伏期。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蝎子的活动渐渐减少,秋末冬初停止寻良,而入蛰冬眠,大多潜伏于距地面30-80厘米深的窝。

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

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

扩展资料:

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

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

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

回答2:

蝎子生长发育周期图根据蝎子在自然环境下随着季节性气候变化所表现的不同生活形式,在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脱期、休眠期和复苏期4个不同阶段。

  1)生长期 清明~白露(150~160日),是蝎子在一年之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最好时期,故称为生长期。清明节以后,到夏至~处暑期间活动最为活跃,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高峰时期人,产仔和交配大都在此期间内进行。整个生长期是蝎子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是一年之中实际生长发育阶段。

  2)填脱期 秋分~霜降期间(45~50天),是野生蝎贮积营养、进行躯体脱水的入蛰前准阶段,故称填脱期。 在秋分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蝎子在此期间内食量猛增,尽量地吃饱肚子,并反所获取的脂肪性营养贮积起来,以便供给在休眠期和复苏期内的营养消耗。与此同时,又用方法捉使体内液体浓缩,巧妙地完成躯体的脱水。躯体脱水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排粪便将机体内的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另一种是食入一定数量的风化土,用来吸收机体内不参与体细胞的游离水分,使它在休眠期内,即使气温至冰点以下也不致结冰冻死。此期间内蝎的食量虽然有所增大,但在生长发育方面却进展不大。

  3)休眠期 立冬~雨水(120~130天),此期间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处于蜷伏状态,故称休眠期或蛰伏期。霜降以后天气已经转冷,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蝎子的活动渐渐减少,秋末冬初停止寻良,而入蛰冬眠。大多潜伏于距地面30~80厘米深的窝.

回答3:

(1)正常冬眠管理
  越冬蝎子选肥壮健康的,年龄不大者成活率高。在入蛰前一个月左右,通过人工方法将蝎窝温度升高到25℃左右,投足优质软体昆虫饲料,让越冬蝎吃好吃饱。进入冬眠后,在零下1℃情况下蝎子体液不会结冰,短时间内也不会冻死。倘若长时间处于零下1℃条件下,即使气温回升后,体弱的蝎子都不能复苏。因此在冬眠时,室温应最好控制在3~5℃之间,最低不要低于2℃以下,最高也不要超过6℃。温度过高,蝎子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
  蝎子越冬的窝泥不能过干过湿,含水量应在15%左右,空气湿度在45%左右。过干,要及时向蝎窝内喷雾或喷少量水,或用海绵浸湿放在蝎窝底部,但切忌把蝎窝泥喷湿变稀;过湿不利于蝎子冬眠,蝎子附肢沾上湿泥,干固后不易拔出,也容易造成死亡。
  (2)越冬期加温饲养
  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温室饲养,在冬季升温打破蝎子冬眠。一般只要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最低不低于15℃,蝎子不但不冬眠,而且活动自如,继续摄食、蜕皮、生长发育,因此仔蝎发育到成蝎在自然环境中要3年,温室中可提前1~2年。母蝎也能由1年1产变为1年3~4产。但要注意野生蝎能活8~9年,人工饲养如不冬眠,最多能活5年。加温的办法很多,如火炉加温,此法只适宜少量的盆养和缸养,把盆或缸垒在火炉边。地炉加温即是在地下安上火炉,火口不高出地面,使房内的温度上下差别不超过5℃。需注意防止煤气中毒。7.蝎子螫伤的治疗方法在喂养或收捕时有时会被蝎蜇,蜇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或只有伤口渗血状,感觉剧烈疼痛或麻木,亦有局部肿胀者。严重者并发全身症状,如头昏嗜睡,困倦无力,眼睑下垂或呕吐腹痛。更严重者舌强不语,口吐白沫,吞咽困难,呼吸减弱,血压下降以至昏迷死亡。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选择贾荣涛的无冬眠快速养蝎方法,自己到百度搜索一下贾荣涛养殖蝎子技术吧,里面就有这技术,挺实用的,都获专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