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通过上海媒体正式宣布自己将全面收购上海男篮的全部股权,成为球队的唯一老板。人们在感慨姚明的勇气和责任心时,不免为他的老板生涯忧心——如何让一支风雨飘摇的球队重回正轨、在市场并不发达的大环境下寻找盈利点。当老板肯定比当球员承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这个老板不好当。
链接
姚明身家7亿
姚明,28岁,身高2.26米,1985年入选上海队,2002年加盟火箭。
胡润百富榜上,姚明身家7亿人民币。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两部分:火箭队薪水5年76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6亿),广告代言收入2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亿)。在美国《体育画报》发布的全球非美裔运动员收入榜中,姚明列第七位。另外,姚明投资餐厅、健身房、音乐网站等项目,盈亏情况未公布。
购买全部股权总价大概2000万
是收购还是还债?
本报讯昨晚6时,姚明通过上海媒体正式宣布自己将接手上海男篮的消息。由姚明授权、姚之队全权运作的投资管理公司已经与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股东,就俱乐部股权转让事项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了股权全部转让给姚明的框架协议。
不过,姚明和上海文广集团并没有公布收购价格等内容。现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总经理张争鸣表示,此事涉及国有资产转让,待资产评估后再公布相关细节。
然而,此事并非如此简单。坊间早有传闻称,姚明收购上海男篮实际上是还债。2002年远赴NBA之前,姚明和上海男篮达成一纸支付培养费的协议。据说这笔总价值350万美元的培养费,姚家只支付了第一年的25万美元后再没兑现,姚家尚“欠”上海男篮325万美元,恰恰和之前传闻的收购金额2000万人民币相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姚明始终对上海男篮抱有一份归属感,”一位和姚明关系密切的人士表示,“不管传闻是否真实,不管是收购还是还债,现在姚明都已经尽到了责任。”
据悉,上海男篮正在进行审计评估,本月底将向体育总局篮管中心递交股份转让报告和下赛季准备报告。据业内人透露,估计最终的收购价格会是2000万左右,“这是一个亏损企业,相当于一个包袱,接包袱当然花不了多少钱。”估计两个月后股权交接,姚明将正式成为老板。
前景
每年投入1500万
姚明能支撑多久?
背景1一支CBA球队一年的正常运作费用为1500万
背景2目前CBA球队中仅有广东宏远一家盈利,其余都是入不敷出。
上海男篮十年就亏1亿
虽然成为了球队的老板,但在专家眼中,姚明的这次收购绝对是一次拥有巨大风险的投资。近年间,上海男篮在上座率、电视转播、赞助商吸引力、球队成绩方面,均可称得上是中国篮球联赛(CBA)最差的,十年的亏损接近一亿。一家南方球队的总经理忍不住称赞姚明有“勇气”,毕竟,每年要投入最基础的1500万运营费不是个小数目,“在CBA不太成熟的大环境下,如果球队不能盈利,一旦姚明的NBA职业生涯结束,他这个富翁可就成‘负翁’了。”
问题很多盈利很难
据CBA公布的数据看,CBA18支球队只有广东宏远一家盈利。他们的收入主要包括500万左右的冠军奖金、门票收入800万、广告和其他相关产品收入1000万。其他球队则是入不敷出。专家认为,“CBA联赛形态上或许很健康、很国际化,但蕴藏的问题非常多!”姚明也不太可能承受每年千万的运营费,他的经营模式将更多倾向于社会融资、寻找赞助等,但问题是目前CBA并不存在盈利点,如果经营上海男篮迟迟不能盈利,而每年球队的基本运作又需要付出1500万,姚明能支撑多久?广东宏远俱乐部总经理刘宏疆称,“姚明进入CBA,在他和他的专业国际化经营团队的运作下,有可能掀起一场经营革命。”
声音
姚明:双重身份很有意思
昨天,上海媒体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姚明。正在准备手术方案的姚明说,“在NBA球员中,当球队老板的不止我一个。据说科比也拥有一家意大利球队的股权。这种双重身份对我来说很有意思。”
姚明表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自己的母队遭遇困难时,他理应站出来出一份力。当然,他现在的精力还是集中在NBA,先专心养好伤。球队会交给姚之队打理。“当然,我也会投入很大精力,不仅在物力上,还有人力、创意等。”他的最终目标是把上海男篮打造成一支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球队,符合上海的形象,“我希望,以后它会是上海的一块名片!”
内幕
“姚”钱树赢竞争
据悉,姚明收购上海男篮一事始于年初。赞助商中断注资后,上海队一位老领导和姚明父亲姚志源关系不错,在一次电话聊天时谈到了上海队处境困难。姚父告诉对方愿意处理此事。一个月后,姚之队和上海男篮坐到谈判桌上。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家美国财团和一家国内企业参与竞争,开出的收购价远比姚之队高。但在姚明这块金字招牌面前,没人挡得住诱惑。
有关人士分析,如果真的牵扯到“培养费”的了结问题,姚之队和上海男篮的收购更是成为一种必然。在上海方面看来,姚明是最适合的人选,他拥有巨大的号召力,能够吸引海内外赞助商的注意力,简直就是一棵摇钱树,没有人会反对姚之队把上海男篮经营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同时,双方合作又能顺带解决“培养费”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前车之鉴
买辽足赵本山伤了心
2000年,如日中天的乔丹购买了NBA奇才队的股份。两年后,乔丹对球队进行大重组,战绩仍然不理想。乔丹亲选的状元秀夸梅·布朗,被行家称为NBA历史上最差的状元之一。2006年,乔丹又成为山猫队的大股东,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营也难有建树。
2005年,赵本山也是在家乡球队辽宁男足最困难的时候,想凭借着自己的市场影响力挽狂澜,结果没把辽足拉出来,差点把自己也陷进去,半年后和球队分手。赵本山说,“中国足球市场不干净,谁进入谁伤心。”
解读
没有永远的魅力
不得不说,姚明走到这一步是他的勇气和责任心所趋。他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他作为一名球员无法体会到的。作为一名球员,他只需要打好球,而作为一名老板、管理者,他需要为每一名球员、官员甚至球迷负责。我们都知道他暂不可能参与球队管理,可他应该明白,无论他是否参与进来,他的影响力都将让这支球队得到的赞扬和指责集中在他身上!
更现实的问题是,姚明不可能承受每年1000万到2000万的巨额投入。可能未来两三年内,以他的魅力和专业团队的创意,能够帮助上海男篮赢得更多的投资和赞助,在经营方面有所反弹。但这毕竟只是个短期效应,对于生意场来说,姚明的魅力不可能长时间凌驾于利益之上。如果上海队或者整个CBA依然无法产生盈利点,那么三五年、十年后,姚明该怎么办?说得更现实一点,一旦姚明退役,他的魅力将随之而去,姚老板将失去头上的光环。
20多年前,孩子们被问到未来的理想时,时髦的回答是“科学家”;10多年前,孩子们被问到未来的理想时,时髦的回答变成了“老板”。 下海潮影响了一代人。坐着拍板,站起来叫板,老板的风光,即便是孩子们也羡慕并向往。 可老板们风光背后的艰辛,却往往被掩盖了起来。 处于两个十年之间的姚明,在他篮球生涯的巅峰期,开拓了另一条人生轨迹。未来的几年里,这仍将是两条平行的轨迹,但姚明终将向从商之路倾斜,毕竟球员只是青春饭,姚明必须面对转型。 姚老板之路,一个充满挑战,也将是他人生更漫长的道路。 未雨绸缪 29岁,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姚明来到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 这个夏天,一些意料中和意料外的大事接踵而来,而每一件都可能影响姚明未来的人生。 这次伤病和即将到来的手术,都是姚明篮球生涯的警钟。球场上的日子,短暂而脆弱,退役后的时光,漫长而多变。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 当老板并不意味着退役 姚明说,他没有任何退役的计划,他和他的医生对于完全恢复并回到球场都非常乐观。这次的球队收购与伤病无关。 诚然,收购大鲨鱼的想法,姚明5月份就有了,而与俱乐部方面的接触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当时的姚明,经历了4年来最健康的一个常规赛,正在季后赛中搏杀。 然而一个姚明伤病史上沉重的打击悄然而来,细如发丝的骨裂,最终化为威胁他职业生涯的伤势。一个痛苦的巧合,但也是一个深刻的提示。 姚明是不会轻易放弃篮球生涯的,7年NBA,姚明远未达到自己的目标,一群出色的队友、一个拥有凝聚力的团队、无数球迷的支持与期盼,以及他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这些让姚明欲罢不能。姚明期待着伤愈重返赛场的一天,踏上熟悉的地板,继续他的篮球之梦。 但篮球生涯毕竟是有限的,白驹过隙间,一晃已经7年,姚明还能再打7年吗?另一方面,姚明已经开始为退役后的事业考虑,而收购大鲨鱼,正是第一步。 当老板是为了退役之后 每一个运动员必须面对退役后的生活,面对选择。从商、从政、从事教练工作……在这些选择面前,姚明挑了当老板。 对于退役后的生活,姚明原本是打算读书深造的,他对于知识的渴望毫不掩饰。不过读书深造毕竟不是事业,姚明也没打算当个文人或学者,他有着更多的梦想。 姚基金几年来运作得非常成功,此外,姚明也积极参加NBA各项慈善公益活动,比如穆大叔每年的慈善晚会。这个夏天姚明原本打算组织慈善义赛,并计划前往非洲参观穆大叔操办的医院。此外姚明还着力于推动篮球的普及和发展,尤其关心中国篮球事业的未来。 而这些必须有经济基础的保证,从商是一条一举多得的道路,姚明变身姚老板,就是对退役后生活和事业的考虑。而姚老板的第一步,是上海大鲨鱼。 一支伴随他成长的母队,一支10年亏损上亿、如今处于水深火热中的CBA球队,这一步能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吗? 机不可失 很显然,收购大鲨鱼不是慈善,也不是报恩,而是一次成熟的商业投资。有经济人士分析说,姚明选择此时入主大鲨鱼是深谋远虑的商业行为,尽管有风险,但绝对值得投资。 在商言商,商在于机,一个不错的商机,机不可失。 恰到好处的时机 去年冬天,被李秋平称作大鲨鱼进入CBA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半年之后时值三伏,但对于大鲨鱼来说依然寒风瑟瑟。 赞助商的退出,战绩的谷底,大鲨鱼遇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对于大鲨鱼是危机,对于旨在投资的姚明和姚之队来说,则是一个商机。 目前打算股权转让的CBA球队有4支,其中云南和陕西两支球队的估价是5500万元,据透露,东方俱乐部转让也许只有3000万元左右,这对于上海的一支球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价格。用圈内的话说,这是一次抄底的机会。 其实一个俱乐部除了有形价值外,还有许多无形价值,大鲨鱼就拥有很多无形价值。这是姚明的母队,拥有深厚的姚明情结,而李秋平和刘炜也都是大鲨鱼的无形价值,上个赛季大鲨鱼战绩如此糟糕,依然有不少球迷举着“李秋平,真男人!”“刘炜,永远爱你!”的海报作为支持。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经济学可以评估的价值。 在这个夏天入主大鲨鱼,对姚明来说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感人至深的动机 大鲨鱼依然是一支拥有很多问题的球队。球市百废待兴,球队人心思动,体制的改变也落后其他一些俱乐部多年。加上此前俱乐部10年近亿的亏损,不得不让人对姚老板对未来感到担忧。 但姚明仍然作出了这个决定,除了恰到好处的时机外,也在于姚明感人的动机。 选择大鲨鱼作为投资目标,姚明表示,“虽然过去几年我在NBA打球,但我一直很关注上海队和他们的成绩。而且上海的球迷一直非常支持我,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回报广大的球迷。” 对于当年的这群队友,对于这支球队保留下来的精神,对于这座生长的城市,姚明有着难以舍去的关怀。而这种感人至深的动机,也会得到球队和球迷的回报,许多论坛已经在组织下赛季一起到现场看“姚老板”的大鲨鱼。 姚明对这次收购是有着很大的愿景的,他希望让这支昔日CBA冠军重振雄风,将其打造成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可见姚明对这次投资非常重视,并会尽其所能帮助他的球队重新振作。 打造未来的契机 选择上海大鲨鱼作为日后从商的第一步,姚明已经将其看做打造未来的一个契机。因为上海是他的故乡,他在这里拥有最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占据了地利之便。 许多运动员都在退役后选择从商,比如火箭前球星奥拉朱旺,从休斯敦大学到休斯敦火箭,几乎把他的篮球生涯都献给了这个城市,同时也建立起充实的人脉资源。当他退役后,就凭借他在当地的名声以及财产在休斯敦投资,虽然他目前定居约旦,但休斯敦仍是他主要的投资城市,且收获颇丰。 姚明在上海拥有同样的人脉,而且他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超过在休斯敦的奥拉朱旺,上海无疑是他最理想的投资地点。 在接近买下大鲨鱼后,姚明表示,接手球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服务社会和媒体的部门,通过社会和媒体公关,从细节上改变俱乐部的形象,重新赢得球迷的认同感,提醒上海人,这里还有一支你们的篮球队。姚明个人的影响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塑造大鲨鱼的吸引力,能把球迷重新带回球场,大鲨鱼重建的第一步就将开始。 选择上海,选择大鲨鱼,占据地利的姚明将为这支球队和他自己从商的未来,打造一个良好的契机。 角色之变 做老板或从商,说到底还是一门“为人的学问”,姚明要去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而“商业巨人”要面对的关系,远比“城市明星”面对的复杂得多,挥去了明星的那份潇洒,多了商人的一份羁绊,这种角色的转变,姚明能适应吗?人们仍将拭目以待。 从“劳方”变“资方” 当得知姚明将成为球队老板后,大鲨鱼将士心理有着不小的起伏,一方面球队长年的资金紧缺将得以解决,球队运作将更加良好;另一方面,他们昔日并肩作战的队友,摇身一变成了老板,这种感觉既亲切又有些难以适应。 李秋平和刘炜都避谈姚明成为老板后的感受,毕竟他们都还没有与这位当年的战友、如今的老板做过交流,李秋平的态度比较平淡:“我们仍旧是打工的。” 姚明与昔日的战友们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去年为刘炜的婚礼捧场,姚明推迟了返美的时间。平时见面时,姚明不摆架子,依然与昔日队友们保持着当年的友谊和态度。 有人笑称,之所以称作“老板”,就是老是板着面孔的意思。姚明自然不会老是板着面孔,但毕竟身份改变了,在一些工作场合,姚明也许不会再嘻嘻哈哈,称兄道弟了。 姚明在火箭队仍然是球员,仍然是劳方,而在大鲨鱼,他变成了资方,而劳资之间的关系和交流难免会产生矛盾。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姚明也必须适应在不同的立场上,作出不同的思考和决定,这对于初涉商场的姚明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城市明星”变为“商业巨人” 姚明买下大鲨鱼,球队成了他的私人产业,不过在CBA做老板与其他体育联盟不同。中国举国体制下,大鲨鱼担任的角色不仅仅是一支职业球队,篮协新任掌门信兰成上任后,更加强调了球队与地方体育局的关系,而姚明接手大鲨鱼后,球队面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全运会,今后这样需要协调的局面还会遇到很多,如何处理与体育局之间“责权利”的关系,这是姚明和姚之队必须充分准备的。
出钱呗、全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