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胡要先学会什么?

2024-11-27 02:3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论证”二胡师资培训班将于2008年1月12日至17日开班了,为此许多人向我提出问题: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我们到底能学会什么?我的回答是:改变观念,走向规范。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二胡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学能力和演奏水平上,不可否认,与北京、乃至中国一流的音乐院校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在曲目上,也不在技巧上,而是在看似最基本的观念和方法上。比如:先进的演奏观念是追求自然、高效,而陈旧的观念还在反复训练拉琴的架子,等等。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观念,这一点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就可以得到论证。可以说,我国数以百万计的、各地方的教师和学生,在二胡到底应该怎么拉这个问题上,还处于迷茫的状态。这就使许多学生化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得到的却是“这辈子再也搞不了二胡专业”的结果,而且其中不乏很有发展前途的好材料。这使我们非常地痛心,因此,我们下决心要来举办这样的师资培训班。首先从各地方的教师开始培训,不求他们能获得演奏家级的演奏能力,但要力求使他们心中清晰地认识到:二胡应该这样拉!做到这一点难吗?并不难。凡是正确的、科学的东西大凡是简单的、容易的。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的文章,短短的三千多字,就把二胡发音的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要学会它,只需半个小时。但学生往往化半年的时间仍不能很好地掌握,原因不在科学的方法难学,而在于原来化费了七八年苦功练就的毛病不容易改掉。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就教他正确的方法,那么他练习半个小时的成效就会胜过现在某些学生苦练七八年,那时还会有人说二胡难学吗?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少走弯路。也就是说,不要走入误区。说到误区,有时也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观念问题,我下面略举几例:

教琴的误区。在初学时,老师总是摆出一个二胡特有的姿势或手型,对学生说:拉二胡是这个样子的。学生一开始肯定是非常别扭地来模仿,老师在课堂上不知要手把手地纠正多少次,才让学生学会了这个动作,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它趋于下意识的状态。殊不知正是这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以后想改都改不过来。其实二胡的演奏动作,绝大多数是生活动作的再组合。对于这些动作,学生们早已在生活中就学会了,老师要教的,是将这些生活动作怎样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行了。这个过程应该是很容易的,学生也是很快就能学会的。还有比较显见的误区就是追求考级的高级别。在地方上,家长和学生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似乎就是看这位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通过几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得省去了必要的基础训练,而尽快地跳着教曲子。结果在考级的高级别证书拿到的同时,学二胡的前景也丢掉了。这是学二胡最得不偿失的事情,但在全国各地却成为普遍现象。

学琴的误区。学习二胡为了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就是考级;稍有点志向的学生想通过考特长生,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学校;再有少数的学生志向更大,想能考入艺术院校,做个专业的演奏者。但很少有人想通过学习二胡来感受音乐的美,来增进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在教学中看到了太多的学生只会拉琴,而根本不懂音乐,因此练琴也变得毫无乐趣可言。这样学一辈子的二胡,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学习音乐吧!而不是只学技术,终生成为一个毫无创造、没有意趣的匠人。

怎样与专业艺术院校接轨。各专业艺术院校似乎是演奏家的摇篮,囊括了几乎所有高水平的学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专业艺术院校只是一个炼钢厂,如果没有各地方的老师提供它优质的“矿石”,那么这些学院也就失去了活力。我们的地方老师一是要发现好的苗子,二是在“初炼”的环节中不要混入太多的“杂质”,将优质的“矿石”炼成了一块“死疙瘩”。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做到:一、发现有发展前景的学生,尽早将他们输送到合适的学校。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基本演奏方法,尽量减少他们以后改毛病的负担。三、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尽可能在初级阶段掌握好发音和音准。四、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觉,让他多听,多感受音乐之美,不要陷入到纯技巧的匠人误区之中。五、选好考学的重点曲目,并进行初步的辅导。

回答2:

中央音乐学院“全国音乐教师等级论证”二胡师资培训班将于2008年1月12日至17日开班了,为此许多人向我提出问题: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我们到底能学会什么?我的回答是:改变观念,走向规范。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二胡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学能力和演奏水平上,不可否认,与北京、乃至中国一流的音乐院校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在曲目上,也不在技巧上,而是在看似最基本的观念和方法上。比如:先进的演奏观念是追求自然、高效,而陈旧的观念还在反复训练拉琴的架子,等等。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观念,这一点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就可以得到论证。可以说,我国数以百万计的、各地方的教师和学生,在二胡到底应该怎么拉这个问题上,还处于迷茫的状态。这就使许多学生化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得到的却是“这辈子再也搞不了二胡专业”的结果,而且其中不乏很有发展前途的好材料。这使我们非常地痛心,因此,我们下决心要来举办这样的师资培训班。首先从各地方的教师开始培训,不求他们能获得演奏家级的演奏能力,但要力求使他们心中清晰地认识到:二胡应该这样拉!做到这一点难吗?并不难。凡是正确的、科学的东西大凡是简单的、容易的。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二胡运弓的金三角铁律》的文章,短短的三千多字,就把二胡发音的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要学会它,只需半个小时。但学生往往化半年的时间仍不能很好地掌握,原因不在科学的方法难学,而在于原来化费了七八年苦功练就的毛病不容易改掉。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就教他正确的方法,那么他练习半个小时的成效就会胜过现在某些学生苦练七八年,那时还会有人说二胡难学吗?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少走弯路。也就是说,不要走入误区。说到误区,有时也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观念问题,我下面略举几例:

教琴的误区。在初学时,老师总是摆出一个二胡特有的姿势或手型,对学生说:拉二胡是这个样子的。学生一开始肯定是非常别扭地来模仿,老师在课堂上不知要手把手地纠正多少次,才让学生学会了这个动作,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它趋于下意识的状态。殊不知正是这个过程,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以后想改都改不过来。其实二胡的演奏动作,绝大多数是生活动作的再组合。对于这些动作,学生们早已在生活中就学会了,老师要教的,是将这些生活动作怎样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行了。这个过程应该是很容易的,学生也是很快就能学会的。还有比较显见的误区就是追求考级的高级别。在地方上,家长和学生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似乎就是看这位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通过几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得省去了必要的基础训练,而尽快地跳着教曲子。结果在考级的高级别证书拿到的同时,学二胡的前景也丢掉了。这是学二胡最得不偿失的事情,但在全国各地却成为普遍现象。

学琴的误区。学习二胡为了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就是考级;稍有点志向的学生想通过考特长生,进入到一个理想的学校;再有少数的学生志向更大,想能考入艺术院校,做个专业的演奏者。但很少有人想通过学习二胡来感受音乐的美,来增进自己的艺术修养。我在教学中看到了太多的学生只会拉琴,而根本不懂音乐,因此练琴也变得毫无乐趣可言。这样学一辈子的二胡,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学习音乐吧!而不是只学技术,终生成为一个毫无创造、没有意趣的匠人。

怎样与专业艺术院校接轨。各专业艺术院校似乎是演奏家的摇篮,囊括了几乎所有高水平的学生。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专业艺术院校只是一个炼钢厂,如果没有各地方的老师提供它优质的“矿石”,那么这些学院也就失去了活力。我们的地方老师一是要发现好的苗子,二是在“初炼”的环节中不要混入太多的“杂质”,将优质的“矿石”炼成了一块“死疙瘩”。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做到:一、发现有发展前景的学生,尽早将他们输送到合适的学校。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基本演奏方法,尽量减少他们以后改毛病的负担。三、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尽可能在初级阶段掌握好发音和音准。四、启发学生的音乐感觉,让他多听,多感受音乐之美,不要陷入到纯技巧的匠人误区之中。五、选好考学的重点曲目,并进行初步的辅导。

回答3:

我是学钢琴的,我对象是学二胡的,我觉得应该首先学习乐理!先把对音乐的理解学好 以后在学习识谱 然后在从二胡基础学起。有个要求,就是你得耐得住寂寞,能稳下心来去学习就更好了,加油吧

回答4:

学乐理,然后运弓,按弦,两手配合,再学一些上难度的技巧,最后把感情融进去。

回答5:

先找老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