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关于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三年级下册学的《七颗钻石》就是他的作品。虽然这两篇文章的文体不一样,但反映的都是人间真情。这类经典的课文,编委把它编排在教材中,显然不再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是侧重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好心灵。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还学与生”。为了让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节课中,我综合了他人的一些教学方法,使每个孩子真正地位于课堂中,自主地参与,自主地感悟,使语文教学不再那么贵族,只为几个人精彩。
首先,从旧知入手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学过的课文,对于童话故事,孩子们的记忆可能不会淡忘,于是就从它入手,回忆这课文要表达的是人间真爱,人的善良之心。从而再次认识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对课文的亲切感就深了一点。也有了文章阅读的基调,教师细读了文本,也应该引领孩子们走近文本,与文本共鸣,虽然这是开始,但是有了铺垫,学了的绊脚石就少了一块。
接着,从课题入手
《穷人》,课文总出现了那几个人?桑娜、渔夫、西蒙。同时检查预习,听写几个词,分别写在这几个人物的下面,能否写得正确。心惊肉跳、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严肃、忧虑、冰冷发青这几个与人物情节有关的词语入手,首先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同时也用这些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难度,又有了指向性,是孩子们第二次走近文本。
然后,从人物品质入手
这篇文章应该属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很强调环境描写。包括拟题方面都是很有特色的,我们可以给文章取出很多题目,如《抉择》,《感人的心》等这样的类似的题目,但是作家给它取得题目却是《穷人》,我们把这篇文章放到一边来想,穷人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概念,可能是生活很不堪的那种景象,在我们的课文里穷人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这样一对比我们对课文主题的把握会更明确一些。穷人的生活是穷苦的,但他是善良的勤劳的,他的内心世界是富有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里活动描写都很突出,我们在文体方面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而孩子们一开始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文本中这些信息,因此,在初读感知时,就用哪些地方深深揪住你的心来统领全文,但又不局限于这样的情感体验,而是用“在旁边写出一、两词表达你的领悟”这样的语言体验,来达到对文本的进一步把握。
在每个孩子自主的阅读中,基本上对课文的某些句子都有自己的一点体会,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在交流时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使得人物的品质跃然纸上。然而,这样的体会还是肤浅的,只是蜻蜓点水,要深入,必须抓住重点词句。
再有,从环境描写入手
《穷人》的环境描写很多老师都很熟悉了,但是我们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教学的时候要放下以前的体会重新去面对它,托尔斯泰在环境描写方面是很独特的: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五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这是很有特色的表达,虽然语言不多,但却能给我们一个很直观的形象。那么课文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我就让孩子找找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穷人真的是很穷,只有奠定“穷”这个基调,对于后面的“收养两个孤儿”就更加觉得他们的伟大和善良。后面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屋外是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确实温暖而舒适,我引导孩子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穷人的家是怎样做到“温暖而舒适的”?为什么能说“温暖而舒适的”?通过小练笔,孩子们感受到了那种贫穷,那种艰辛。但是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到位的环境描写却能让读者强烈的感受到这一家的困苦与窘迫。
最后,从心理对话入手
这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体会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得也很精彩的,我们来看这一段: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这段细腻的心理描写有层次地写出了桑娜心情的复杂与变化:担心,害怕,自责,决断……
这是桑娜在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心理描写,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桑娜此时复杂的心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后问学生:“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此时的心理吗?”(紧张、矛盾、慌乱……)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忐忑不安)
我让学生选择一个省略号,想象一下省略号的内容,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并用小练笔的形式写写其中的一个省略号中包含了什么信息,连贯地读读。
那最后桑娜做出选择了吗?其实,从“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她决定把孩子留下来了。最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她是怎样的人呢?(善良、富有同情心、有爱心等)为了帮助别人,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她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富有同情心啊!
有人说,富人帮助别人是慈善,而穷人帮助别人是仁德。在全文中,孩子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穷人的可贵品质,体验到那一份真情和高尚!还应该学习这种方法,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没有一个“穷”,全文没有一个帮字,我们却体会到浓浓的善意!
为什么桑娜要救助这个孩子?
为什么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心中如此忐忑?
为什么桑娜家并不是特别富有反而很贫困还要救助孩子?
为什么桑娜会本能地抱走孩子?
为什么渔夫在考虑问题时一脸忧虑?
为什么西蒙会死?
为什么桑娜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课文多次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其它的容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