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直效忠汉朝,之所以效命曹操。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早期两人是同志。荀彧本来就在朝廷为官,忠于汉朝,只不过看不惯董卓跋扈,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才辞官回家,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恢复汉统。他先去了袁绍那,一看,袁绍正忙着与其他军阀混战,是“终不能成大事”的人。而曹操,虽无立足之地,却是最先提出拥护汉帝,讨伐董卓的口号,让荀彧看到了曹操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同时也是自己匡扶汉室的好同志。所以,初平二年,荀彧就投奔了可能还不是东郡太守的曹操。
二、士为知己者死。荀彧投曹后,曹将其比作汉初张良,称其为“吾之子房”,对其言听计从。就像诸葛亮对刘备一样: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曹操的能力。在曹操身边呆得越久,荀彧越感受到曹操是非袁绍之流可比的好统帅。要平定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达到匡扶汉室的理想,非这样一位有能力的统帅不可。
所以,荀彧跟曹操走到了一起,并一直辅佐他平定中原,统一河北,建立了不世功勋。但是曹操随着权力的增大,逐渐滋生了“不臣”的野心。触碰了人臣的底线,也触碰了荀彧的底线:他辅佐曹操,只因为以为曹能平灭军阀,匡扶汉室,复兴汉室。曹操不称王,则他们俩还是好同志,称王,他们就只能背道而驰。多年的追随,他对曹还是有感情的,眼看着自己辅佐的战友变成了自己憎恨的逆臣,荀彧能不郁闷吗?自己辛劳一生,助曹操赶走了董卓,大概平定了天下,不成想是助虎驱狼,汉皇虽脱狮吻,又入虎口。怎能不忿?
易中天品三国里有专门说过荀彧之死,分析的还不错,可以参考。荀彧起初认为曹操是唯一可以帮助汉室统一天下的人,所以他追随曹操。但後来当曹操野心膨胀,加九锡,想称帝的时候,荀彧这种理想就破灭了,但他已无路可退,所以他选择自杀。曹操的野心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不臣之心,这就可以解释为什麽荀彧会效忠曹操。
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路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东汉皇朝名存实亡已经病入膏肓,当时向袁术那样欲称王、称帝的不在少数。 曹操及集团奉行的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大汉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北方,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荀彧的一生都在践行着匡复汉室的理想,这个理想也是汉末很多士大夫的理想,他想借助曹操的势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诸葛亮是借助刘备),以便流芳百世,在当时那种情况,就算早已发现曹操有称帝的野心,也是无可奈何。
当曹操试图晋爵魏公、加九锡,刘氏江山马上就要易主的时候,荀彧挺身而出、坚决反对,以致招来曹操的毒手。
早期的曹操肯定是个忠于汉室的忠臣,只是随着个人实力的增长,野心再逐渐增大。所以前期荀彧肯定是要追随曹操已达到匡扶汉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