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策略,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努力创设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大胆辩论,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的想法,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
所谓多元思维,就是现在所说的求新思维、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下面我就针对鲁迅的名篇《孔乙己》一文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的几点做法:
南朝刘勰云:“夫缀情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文章。首先,教师在作文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感情的触发点,从而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给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思维环境,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和设想。只要有了感情,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登山则情溢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作文则情溢于文。其次,要用自己饱满的激情去熏陶、感染和激化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情氛围。如《孔乙己》一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一部乱蓬蓬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寥寥几笔即勾画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的没落形象,人物外貌描写出神入化。学完本段我就组织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人进行外貌描写的作文片段训练。当然作为在作文训练中给学生的点拨引导、率先垂范的作用是不可少的。先让学生听,再让学生评说教师是从哪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刻画的(提示:上述两例中教师是从人物的身段、服饰、发型、眼睛、嘴、眉毛等方面刻画的)。
总之,由于激活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了愉快的环境氛围,此时课堂内外都回荡着快乐的空气,学生一下子被教师带到了感情的高潮。有的提起笔来跃跃欲试,正如古人云“无
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作文的切入点也找准了,这样作文训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作文创作的这根感情琴弦,营造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和源泉!
童鞋,请问是不是要参加明报小记者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