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要,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季羡林爷爷就说过一句话: 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首先分析下语文的概念:
我们的回答有许多种:语言 文字,语言 文章,语言 文学,语言 文化。历来的争论大致上都是在“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之间的选择或权重的分配上。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个概念:本体与构成。语文本体论,属于语文教育哲学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观;语文构成论,属于语文课程论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课程观。语文构成论的研究方法则与之相反,它是一种筹划性思维,它需要的是归纳、总结。它首先要确定的是语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要涉及到哪些“材料”,从这些活动和“材料”中,就总结出语文教育的成分和要素。
语文也不是一个知识系统。我们可以把数学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可以把历史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大致上是没错的。但我们可以把语文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吗?从语文的本质这个层面来看,语文是超知识的,或者说是非知识的。语文更多地以直觉的形式呈现,语文更多地以知情意统一的特点引起人们的注意。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对语言的知识化理解是对语言的误解。
我们目前能说的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是不一样的,因为语文与语文的内容不是一回事。总之,语文涉及到知识,但语文不能被看作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把语文当作知识来学,既不符合语文的规律,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再来看看数学是怎么定义的: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围绕着数和形这两个基本概念不断地深化和演变。大体上说,凡是研究数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代数学的范畴;凡是研究形和它的关系的部分,划为几何学的范畴。但同时数和形也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数学是一门高度概括性的科学,具有自己的特征。抽象性是它的第一个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密上,所以精确性是它的第二个特征;应用的广泛性是它的第三个特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语文和数学没什么关系。但是,其中有一个媒介,我们不能忘记,那就是人。如果没有人的智慧,我们今天就无法去探索语文和数学领域,因为有了人类,我们也可以把语文和数学联系起来,在今天的社会里,我相信谁缺少了哪一样,都无法再独自生存下去!所以从内容和定义方面去理解,是没关系的,从人类发展史来说,2样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两个都有各自的用处,数学在于培养你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到的不会太多也不会太深。语文在于培养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你的内涵,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都重要,数学你长大,做老板什么的都要用,如果你语文好,语言很幽默,别人就马上会喜欢你
都重要,不过数学好得分,语文得长期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