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由恐龙进化来的。
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说法。
扩展资料: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
飞行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
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
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扩展资料:
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生态多样,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
1、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2、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
3、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类分布在七大洲,连南极洲距海440公里的内陆都可以找到雪海燕。鸟的多样性在热带地区最为显著。早期认为热带地区的高多样性是高度物种形成的结果,但近来的研究发现高纬度地区也有高度物种形成,但被较热带地区要高的灭绝速率所抵消。
许多科的鸟类可以在陆地及海洋中生活,有些海鸟上岸只是为了繁殖,有些企鹅可以潜到300米深的海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鸟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雏鸟化石揭秘原始鸟类进化特征
鸟类起源的研究,经过了主要这样的一些阶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年到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正中这种偶然的发现,是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现在,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我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绝灭,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
尽管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鸟类是恐龙的后裔,但他们还无法说明,早期鸟类以什么方式和出于什么缘故要设法离开地面,飞向天空。它们又是怎样将恐龙的前肢进化成飞鸟的双翼的?
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从事发掘工作的古生物学家们已经发现据他们说是最像鸟的恐龙化石。那是一种长着长腿的食肉动物,臀部近4英尺高,7英尺多长,它不会飞,但它有着古老的鸟类那样的骨盆和后肢,侧部骨骼也是像鸟类那样生长的。从侧部向后下方向开着的孔洞来看,这只动物可以把它的前肢骨骼紧贴向身体,就像鸟类收起羽毛时的样子。向外伸展开时,前肢大概可以充分地上下舞动,这是飞行所必需的。至于它是否有羽毛还不清楚。
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考古队报告说,这只新发现的恐龙看上去和鸟类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具备很多介于恐龙和最早的鸟类始祖鸟之间的动物的特征。这只动物被命名为“西北巴塔哥尼亚半鸟”,是用土著马普切印第安人的语言命名的。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博物馆工作的古生物学家费南多·E·诺瓦斯博士在电话采访时说,新发现的化石标本“很有价值,因为它代表了比已知的所有恐龙更接近鸟类的恐龙新品种。”
另一些古生物学家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恐龙和鸟类有着密切关系的理论,它将为这两种动物间的进化转变形式提供印证。但是他们还说,关于巴塔哥尼亚半鸟的侧翼孔洞位置的评论可能会引发争论。
这一发现由国家地理学会的诺瓦斯博士在华盛顿做了公布,该学会资助了这项研究。在《自然》杂志上,诺瓦斯博士和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古生物博物馆的技术人员帕伯罗·P·普尔塔共同发表了报告,介绍了关于这只似鸟恐龙的详细情况。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俄亥俄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伦斯·M·威特米尔博士说:“巴塔哥尼亚半鸟是个真正的拼接图案,它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从哪里开始画出那条已经是鸟或不是鸟的进化路线呢?”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恐龙专家马克·A·诺莱尔博士说,这一发现是填补鸟类进化史空白的重要一步,“这是一个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估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有关恐龙—鸟类关系的证据被发现。
这20多块似鸟恐龙的化石碎片是1996年1月在巴塔哥尼亚遥远山地的沙土中发现的。沉积物的地质测定年代为9000万年前。这意味着它的生活年代要比鸟类产生的时代晚,始祖鸟生活的年代是大约1亿4千5百万年前。
古生物学家们说,巴塔哥尼亚半鸟也许应被看作始祖鸟和两个已灭绝的爬虫物种的近亲,那两个物种又是从同一个祖先繁衍出来的。这种两个物种共祖的关系就像人类和黑猩猩的关系一样。虽然巴塔哥尼亚半鸟生存的时代更晚,但它也许是一个进化分支的后裔,这个分支的出现,可能早于有羽毛、能飞行、繁衍出始祖鸟和真正的鸟类的进化分支。
诺瓦斯博士说,如果说巴塔哥尼亚半鸟的身体太大,它的像翅膀一样的前肢太短,无法飞行,那么它也许是利用这种拍翅的能力来奔跑或跳跃,以便捕捉猎物。现代的鸽子在飞离地面的时候就是那样上下拍动翅膀的。
诺瓦斯博士和普尔塔先生写道,新的物证也许会平息长久以来关于鸟类获得飞行能力的原因的争论。一开始,飞行能力是从树上获得的,即鸟类从树枝上跳下并滑行,还是从地面获得的?科学家们说,巴塔哥尼亚半鸟的解剖特征说明,飞行是从地面开始的,并没有经过树上向下滑行的过渡。但威特米尔博士说,对飞行的这种解释必定会在理论界引起争议。
鸟类可能是由侏罗纪蜥龙类进化而来。最早的鸟类表现出与恐龙中的虚古龙有明显的相似性。鸟类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新生代开始,已于现代鸟类的结构无明显差别。可以推测,大约在2亿年前,从旧大陆的一支古爬行类动物进化成鸟类,逐渐随着鸟类的繁盛而扩展到新大陆。在适应于多变环境条件的同时,鸟类发生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适应辐射。
始祖鸟复原图
鸟类是由古爬行类进化而来的一支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除许多同爬行类外,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一方面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具一系列比爬行类高级的进步性特征。如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完善的双循环体系,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等;另一方面为适应飞翔生活而又有较多的特化,如体呈流线型,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骨骼坚固、轻便而多有合,具气囊和肺,气囊是供应鸟类在飞行时有足够氧气的构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跟翼的动作协调。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空气一部分进入肺里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大部分空气迅速地经过肺直接进入气囊,未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就把大量含氧多的空气暂时贮存起来。两翼下垂,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经过肺再一次进行气体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可见,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它的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等作用。这一系列的特化,使鸟类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能进行特殊的飞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