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500字,要外国名著的。

2024-12-21 19:07: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即使家财万贯,也舍不得花费一分钱;而现在的人纵 使有一毛钱, 他也会装着有家财万贯。 不过别误会, 我这里并不是夸葛朗台低调, 而是说现在有些人的虚伪。巴尔扎克因《欧也妮葛朗台》而出名,如果我也塑造 一位与葛朗台相反的人,那么我应该也会出名吧! 在许多人心目中,“葛朗台”就是吝啬鬼的代名词。通过与其兄弟——一位巴 黎商业巨头的财产相比我们便可看出他富可敌国,然而他却不舍得花费一分一 毫。其居住场所之简陋,饭食之节俭无疑会让每个人感到吃惊。我在阅读时总会 问自己:他只得这么做吗?财产又带不到他们所谓的天堂里去。他有这么多的财 产起码也要过一位中产阶级的生活吧。 起码要用其中的一些钱为自己的家人提供 一定的条件吧!虽然有钱不一定就会幸福。平时吝啬一些也就算了,自己的侄子 遇难了,这时候就应该帮些忙吧,可他没有。我觉得他一生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 他临死前竟然还想着钱——在神父为他念弥撒时,他竟然夺神父的金十字架。而 他的吝啬给亲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夫人的死与他有莫大的干系, 图尔的变心 也是他提供了很大的条件。因为一个“钱”字,他过得何其辛苦。 然而欧也妮小姐是伟大的。起初,她善良纯洁:后来她在自己的生活中虽然 很吝啬,但她把钱花在了公共建设以及穷人身上了。 葛朗台死了,他的女儿只在私人生活上继承了他的吝啬,然而欧也妮没有子 女,受他影响大的人不存在。葛朗台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如今,与他相反 的人的队伍却逐渐壮大了起来,我暂且叫这些人为“反葛朗台”。 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她们渴望财富,地位与荣耀。有些人是 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实力,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深度,这 样的人也往往能成就大事。但有些人就不一样了,她们不仅在财富上表现出来强 烈的虚荣心,还刻意“提高”自己的地位。徒劳的增加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只会 落到被别人厌弃的地步。这样的人便是“反葛朗台”了。 “ 葛朗台”可怜,“反葛朗台”更可怜....... 二: 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 有人评价这一形象刻画 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 年的工薪只有 60 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 30 年,只是在第 20 年上,葛 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 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 20 年工作的份上才 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 一只旧表。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 :“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 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卖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 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 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 3 月 31 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 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 6 法郎; 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 百法郎;”“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 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 大骂女,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 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竟有的女儿送进了阁 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1822 年 10 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 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登记,全 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 字,父亲这才放了心。”自己的妻子还才安息,他却为了遗产到处奔波。“晚上, 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 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 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 与父亲相比欧也妮表现得十分慈爱,善良。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 1 所养 老院、8 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 查理他先在印度发了财, 后又贩卖人口, 放高利贷, 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 什么勾当都做过出此之外他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 里翁小姐联姻。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影 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 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以 及柔弱的妇女,她们安于现状。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 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 三: 《欧也妮·葛朗台》 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巴尔扎克 创作的《人间喜剧》中的一部杰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 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 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而其惨烈的程序却不亚于古典悲剧。 悭吝精明的百万富翁, 有位天真美丽的独生女儿, 她爱上了一个破产落魄的亲戚, 为了资助他"闯天下",不惜倾囊赠予全部私蓄,从而激怒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 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丧失父 亲、损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这类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甚至还有比它更悲伤的,但是为 什么巴尔扎克的这本小说会成为一部杰作呢?令大家久读不厌呢?除了由于巴 尔扎克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外,还因为小说作者将主人公塑造为有血有肉的人,更 将读者引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 巴尔扎克的这部代表作,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户发家的罪恶手段,作品深刻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塑造出葛朗台这样一个举世 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据说,这部小说是巴尔扎克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俄国贵妇韩 斯卡夫人热恋时的产物。巴尔扎克本人非常珍爱这部小说,称它为"最出色的画 稿之一"。一百多年来,这部作品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学价值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 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因此赞誉巴尔扎克是"超群的小说 家"。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众多的小说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其创作 的一次巨大飞跃。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故事叙述等方面取得了惊人 的成就,它震撼着每一位读者,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文章充分利用对比,将欧也妮的形象与其父亲进行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的 黑暗......但她注定会在这社会中消失。巴尔扎克的文章中也不乏抒情描写, 那 样浓郁、那样感人。 读罢这篇小说,一种不明情绪涌上心头,让我反思良久...... 四: 雨果曾经说过:巴尔扎克所有的书仅仅组成一部书:一部生动的、闪光的、 深刻的书,在这部书里,我们看到我们的整个现代社会的进步,给人一种强大的 震撼力。一部了不起的书,总会无时限的流传。左拉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 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 铅兵一样倒伏在地。这给了巴尔扎克极高的评价。 而《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众多的小说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其创 作的一次巨大飞跃。 年轻的欧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 对父亲葛朗台百依百顺。 葛朗台刻薄吝啬, 靠囤集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当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纷 纷巴结, 欲娶欧也妮为妻。 然而欧也妮却爱上了来自巴黎的落难公子-堂兄查理, 并把自己的积蓄送给其做盘缠。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责和折磨,不久,袒护女儿 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后死去,欧也妮继承遗产,此时欧 也妮心爱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却负了欧也妮,取公爵的女儿为妻,意图谋取 公爵的钱财,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欧也妮的钱财是公爵钱财的 20 倍……后来欧 也妮与商人的儿子结为连理,但欧也妮 33 岁就成了寡妇,可人们还尊称她为“小 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 们的野心就像胆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种令人奋发的液体,但一旦它受 到制止,不能顺利发展,他就会变得焦躁,充满虚假。他们缺少爱心,虚心,专 心,宽心,耐心,特别是诚心和清心,他们有的只是过分的信心,虚假的哄骗而 已,没有一丝道德。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为人,低调做事,学会选择,懂 得放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平静心态,学会等待才是为人之道。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起重视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了!要知道 道德比金钱更珍贵,更重要!! 五: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 96 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 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 多年来, 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 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悭吝性格。 欧也妮·葛朗台 ——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贯穿始终,老葛 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 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 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 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 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 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 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 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 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 他才立即转变态度, 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 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 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 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 了沉重的苦难。 读罢,只觉贫穷也好富贵也罢,唯有一份真挚的情才是我们需要去执着追求 的。 六: 老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 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 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 欧也妮-- 欧也妮是这部小说中最为善良、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 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老葛朗台、夏尔、 德·蓬风等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她所遭遇的人生苦难越多,周围其他人物 的虚伪、丑陋越突出,她的善良、宽容、慈爱也越显分明。 专横、吝啬的父亲老葛朗台给了欧也妮一个"黯淡而凄凉的童年",并且葬送 了她的青春。对她来说,生命中的唯一希望是期待中的爱情。为了爱情,她毫不 犹豫地拿出自己全部积蓄,资助恋人夏尔到海外去谋生;为了爱情,她勇敢地反 抗父亲,不为他的淫威所屈服。为了爱情,她苦苦等待多年,终日思念、牵挂远 在万里之外的恋人。 但是,无私的爱换回的却是无情的背弃。在海外发了财回来的夏尔贪慕名利, 抛弃了欧也妮, 想娶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 遭受巨大打击的欧也妮独自承受痛苦, 而且以德报怨,依然宽容地对待夏尔,并拿出巨款替夏尔还清了父债,成全了他 与贵族小姐的婚事。欧也妮的这种爱情是纯洁、高尚的。 当周围的人都陷没在金钱的魔沼中,并甘心被其吞噬整个生命时,欧也妮对 待金钱的态度也是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尽管她所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但金 钱对她来说既不是一种权力,也不是一种安慰。"她根本不把黄金放在心上,只 在向往天国,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只有一些圣洁的思想,不断地暗中援助受难的 人。"对宗教的虔敬之情使她超越了个人的创痛,以慈悲之心善待世人。她用金 钱去兴办慈善事业,而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 巴尔扎克满怀同情与赞美之情塑造了欧也妮,使人们在这个为金钱遮蔽的黑 暗世界里看到了一抹光亮。 七: 利用假期我把《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一气呵成的读完。在知道这是一出 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 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 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 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悭吝性格。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 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 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女儿生日那天,有客 人来,只不过多点了一支蜡烛;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 要想方设法刮走;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吩咐佃户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卧床 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破钞。葛朗台的吝啬渗透到他的每一句话、每一 个行动中。这种吝啬的可恶在于贪得无厌地赚钱。 小说中描写到葛朗台一见到金币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就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吝 啬鬼的特点。在小说中葛朗台似乎是个很勤劳能干的人,但他最大的失败就在于 对于金钱的看法,我想假如有一天葛朗台失去了所有的积蓄,他面临的就会是精 神的崩溃。 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则,一文也不带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 足感,可以说一无所获。葛朗台从不欠人家什么,当然不让别人欠他,他从不到 别人家去,不搞吃请,他决不动别人的东西。意思是绝对尊重财产私有权。然而 他毫无顾忌地无偿占有旁人的劳动, 毫无顾忌地把私人的白杨种到河边公家的土 地上。他认为手生来是捞钱的,让钱从自己的手指缝漏出去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所以欧也妮把私蓄送给堂兄弟自然是“罪大恶极”的了。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可怜的女儿 守着他的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捕围猎 的对象! 我只觉得,人生在世,若只为一个钱字活着,那就真的应了那句话: “有的人活着,他 已经死了。 ”

回答2:

巴黎圣母院》读书体会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