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伊朗电影《白气球》?
快过年了,一个刚上小学的伊朗小姑娘缠着妈妈要买一条美丽的小金鱼,她抱怨自己家的金鱼太瘦了,还不会跳舞。而商店里的金鱼却有四个鳍。妈妈一听那鱼需要一百元前就不答应了,因为他们家只有五百元用来购买新年礼物。小姑娘就求哥哥想办法,并答应如果妈妈给钱她就把自己的蓝气球给哥哥。哥哥果然说服了妈妈。可妈妈只有一长张五百元的整钱,就都给了小姑娘,让她将钱找回来,不要丢了。小姑娘兴高彩烈地跑了,钱就装在空金鱼缸里。可当她到了卖艺人的摊子边上却受不住诱惑,钻进人群去看。那里在耍蛇,卖艺的老头一搭一档,说是蛇只有见了钱才肯出来,他们发现小姑娘的鱼缸里有钱,就拿出来逗蛇,果然,那蛇就从卷起的钱中间钻了出来,把小姑娘吓得直哭。后来卖艺人听说那是小姑娘妈妈给她买金鱼的钱,就把钱还给了她。小姑娘撒腿就跑,气喘吁吁来到了金鱼店,那小金鱼还在,小姑娘就笑了,可人家要二百元。这时小姑娘发现鱼缸里的钱没有了!她哭了。
一位到店里来的老太太好心地领她按照来途去寻找。后来,她发现那钱在一个向地下漏雨水的地沟铁栅上。不过就在这时一个摩托车骑了过去,那钱就掉进了铁栅下面。那老太太就带着小姑娘到旁边的衣服店里找一个老裁缝帮忙,老裁缝答应了之后老太太就走了。可老裁缝却忙着与一个顾客争执。那顾客是个大兵,他定做的衬衫由于他的脑袋太小所以感觉现在领口就太粗。可老裁缝却人为脑袋大小是大兵自己的事情,他不管。就这样,吵来吵去就把小姑娘忘在了一边。小姑娘的哥哥赶来,却也不能求到劳采访帮忙。他就去想办法。留下次姑娘一个人可怜巴巴地坐在地漏上等待。这时那个大兵在她的旁边坐下,看了看地沟里的钱,就与小姑娘聊天。可次姑娘对他极为警惕。一开始不理睬他。但后来那大兵说如果小姑娘告诉他她的父亲是干什么的,他也可以告诉小姑娘自己的事情。小姑娘就受不住诱惑说,爸爸有两个工作,只能告诉他一个。就说了。可那大兵却说,他也有两个秘密,也只能告诉她一个。原来,大兵有两个妹妹,一个象小姑娘大,另一个大一些,在很远的家乡。他很想念她们,可没钱回家。他想再挣一点钱,然后买些新年礼物带回去。小姑娘甚至开始同情他了,她甚至问:"四百够吗?"但她还是没表示什么。大兵的汽车来了,就走了。
后来,哥哥来了,骂她为什么和陌生人说话。可她却认为大兵不是陌生人。哥哥就又开始想办法把钱弄出来。这时,他发现远处有个卖气球的大一点的男孩,手里拿着根杆子,杆子上绑着几个不同颜色的气球。他就跑过去,二话不说地把杆子抢来用。那大男孩就误会了,认为他是抢气球,两人就打起来了。小姑娘在一边干着急。后来那大男孩得知用杆子是为了把钱弄出来,就帮助他们。他们想,如果要口香糖就好了,就能把钱用杆子沾出来了。可那里弄到口香糖?这时小妹妹背过身去,从裙子低下摸出了很少一点点钱给了哥哥。那显然是她的全部家产。哥哥去卖糖,那钱不够,就丧气地回来了。这时,那个小贩跑了回来,他的杆子上只剩下孤零零一个白气球了。原来他买来了口香糖!他们把口香糖分作三份,每人一份在嘴里嚼,他们都开心地看着对方笑。然后他们决定每人都有机会试试看能不能沾出钱来。这时沾钱成了他们的游戏。终于,钱出来了。小姑娘和哥哥就跑了,只剩下小贩手里拿着绑有一个白气球的杆子坐在地沟上……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出点什么了吗?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点点小事怎么能用来拍摄电影?可是我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被它牢牢地吸引的,反正看得津津有味,看后在脑海中依然会出现小姑娘圆圆的可爱的脸。在影片中每一个人都没有着力地刻划,而是轻描淡写,结果却是使人信任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情感的真实性,但作者又不纯然是对生活的机械记录,整个影片象小姑娘那样纯洁可爱,分明有一种含而不露的温情。我觉得,我们国产影片题材太大,太严肃。写人的时候太用力,太戏剧化。在这部影片面前,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也太戏剧化了。这部影片是我从来没看过的自然流畅,它向我证明,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敏感的人,题材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