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积极作用
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
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纳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吐纳
健身型~~
每次吸气和呼气都要舒缓深入并均匀。
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稍长 若没有医学方面的禁忌),这样有利于放松,呼吸练习中常要用到这一点。
练习开始和结束时都要配合呼吸,动作之间的衔接也要配合呼吸。
呼吸的次数可以用来计算做某一姿势的时间,如做6次呼吸。
练习瑜珈的某套姿势如拜日式,若是想加快练习的速度,也要加速呼吸,但注意呼吸要配合动作之间的衔接。正确的姿势要求正确的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顺畅,使横隔膜尽量运动到最大限度。在一次完整的深呼吸过程中,横隔膜的上升和下降运动会刺激淋巴系统,起到去处体内毒素的作用,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淋巴结中和并过滤某些经肾脏排出的有害的有机物)。
要使横隔膜最大限度的运动,先吸气,将空气充满上腹部和胸腔,感受胸腔前后的鼓胀感。这种增大肺部容量的方法可以使肺吸入更多的空气。
呼气,放松胸腔让肺部气体排出,呼气结束时收缩腹肌。
腹肌收缩引起横隔膜向上运动,压迫肺部以排出更多的气体。
呼吸控制的艺术
用每种技巧练习呼吸的次数为6~20回合(一呼一吸为一个回合)。
除非另有说明,呼吸时可以坐在舒适的位置或以尸卧式躺下。
每次练习选取1~3种技巧。
**************************************
搏击型
刚柔流的呼吸法(节录自山口刚玄著,益群书店翻译的刚柔流空手道教范一书)
空手道是激烈耗费能量的运动之一,所以运动后难免会像经过长距离赛跑一般,呼吸紊乱,气喘咻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也为了调整内脏各器官之间的平衡,当然要有一套特殊的呼吸法。
呼吸的种类和用法
呼吸分为阴阳两种类,所谓的阳呼吸,是把呼和吸以呼吸音表达出来,而阴呼吸则没有在表面显露出来,只在体内呼吸而已。阴阳的个别使用法,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阳呼吸通常用於基本型、开手型等技术,有的则把阳呼吸本身当作锻鍊运动的一部分。例如,依据某个精神统一的特性,有规则的呼吸音,就有集中全神经的效果。此外,配合呼吸还能锻鍊肌肉的紧张力,有助於锻鍊的完成。三战型就是典型的实例。
阴呼吸是指阳呼吸以外的呼吸,基本技、型之外,这在对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目的是避免对方从自已的呼吸情况,而察出蹊跷,同时在激烈的动作中,也不会自乱阵脚。如果说阳呼吸是刚柔流呼吸法的「刚」的象徵,两麼,阴呼吸是「柔」的象徵(不过,在柔的套型,转掌时,要用阳呼吸)。阴呼吸和阳呼吸不一样,吐出的气不以声音表露於外,一面内含、一面吐出。可见,这是深具实战性的呼吸法。阴和阳不同,它没有集中能量的目的,却有调整的目的,所以在自然体架势中的呼吸法,必须使用阴呼吸。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套型中,有些需要阳呼吸的动作,却能以阴呼吸来取代。这时,是以低微的声音,进行阳呼吸。
阳呼吸的练习、呼吸量和速度等很有规律,但阴呼吸则随著状态而发生变化。尤其在实战中,应该时而深而静地呼吸,时而浅而速地呼吸,经常调节,使身体进入有利的状态。而且,绝不能让对方察觉出自己的呼吸。
呼吸的方法
阳呼吸的练习,不只是练习呼吸,最好要配合身体的动作。如果声音像是从喉咙发出的,就是练习的方法不对,这样很容易伤害声带。通常,我们所谓的呼吸,是从鼻子吸气,然后将气分散全身,从嘴巴吐出时,不要直接返回嘴里,一度使气停在腹底,保持强烈压下横膈膜的状态,再慢慢吐出。
在一般的呼吸法,不管是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一律要松弛全身的力劲,吸入分量保持六分至七分的程度再吐出,周而复始,但空手道可以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两方面同时进行,能吸入多少空气量就吸入多少量,呼吸时不可抬高肩膀,也不可凹入腹部而松弛肌肉。换句话说,经由横膈膜的固定,呈现内脏肌力松弛状态,吐气时,要保持全身肌肉硬直,尤其是腹部,腋下、臀部、下巴的肌肉要充分收紧。从前所谓的「腹内用力」或「绞下丹田」,意思是要把肛门和横膈膜连成一直线,成为互相牵引的状态。
呼吸的练习
(1) 以结立的站立姿势,呼吸时虽然减去肩膀的力量,但仍然属於自然体。
(2) 一面呼吸,一面将双手交叉於要害之前。手部动作要配合呼吸速度。脚跟九十度朝外,膝盖挟向内侧。吸气时,避免下巴突出,腹部内凹或肩膀太高。吸气结束时,进入收缩肌肉的预备阶段。
(3) 以双手绑带的形状握住拳头,左右张开,放在两侧摆出架式。脚部保持脚跟落地的姿势,一面缩紧脚跟,一面采取四十五度并行立。呼气和吸气相同,要配合手脚的动作,从嘴巴呼气,但不露出牙齿。一面吐气,一面收紧膝盖、内股、臀部、腹肌、胸部、腋下、背肌、手臂、拳头、颈部和下巴等的肌肉和关节,甚至使肌肉硬直,以便耐得住任何冲击。
(4) 呼吸的吐出和收紧,不要以为吐出就算了,必须把最后的两分尽快吐出之后才停止。这时肌肉的动作也停止了。这就是刚柔流中「刚」的象徵。
松涛流空手道的呼吸法
空手道的呼吸法(节录自金泽弘和著,益群书店翻译的松涛流空手道教范一书)
呼吸在我们生命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运动,然而此种运动却一直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不需要学,更不需要练。但是对於一个学武道的人来说,呼吸也可说是一门学问呢。这种呼吸如果能够注意到下面的几点,并且每天不断的练习,还可对健康有益哦。
(1) 用鼻吸气。
(2) 姿式要端正,脊椎要挺直。
(3) 将全身的肌肉松弛。
(4) 用力但平静的自口中吐气。
(5) 吐完气后,稍微做适度的屏气。
(6) 然后再深长而又缓静的将气吸入丹田(肚脐以下3公分处)。
(7) 气入丹田后,再做一次适度的屏气。
空手道的练习,就是用以上各点做基础,然后再透过腹部呼吸的方式来做调节。因为各招式的技型种类不同,所以调节吞吐的时间也不同。而且在使出招式时,不论是呼气,或是吐气,都保持在八成左右的程度,这样乃是为了使动作能够更顺利,且发挥更强的速度和力量,这些都是使气力能够更充沛的要点,希望大家要特别注意。
另外,由鼻吸气时,上腹部要记得使劲,而自嘴吐气时,则换成下腹部使劲,所以在空手道中,要特别注意嘴部吐气的情形。下面就列举六项有关空手道的重要呼吸法:(a)长吐长吸(b)短吐短吸(c)长吐短吸(d)短吐长吸(e)长吸短分吐(f)短吸短分吐。以上六种,都是要按照动作和招式的种类分别使用,
例如:
(1) 直突:在突时吐气,并在规定的瞬间内屏息,然后在放松的同时开始吸气,这就是所谓的「长吐短吸」。
(2) 前蹴:当脚由踢出到收回时,一直是吐气,一旦到脚放下地面时,才转为吸气。这也是所谓的「长吐短吸」。
(3) 打技的情况下:它与前蹴相同,都要利用肘的弹性来击拳,所以当手收回时是吐气,以后就开始吸气。(惟需注意,只有长吐而已,以外都是普通的吸气。)
(4) 追突:当手朝目标前击到四分之三左右的时候为止是吸气,再继续冲向前方追突的同时,则换为吐气。此乃是所谓的「长吸长吐」。
(5) 移动内受:脚的运用情形与追击一样。连接手臂再运用相反侧的腋下为止,一直是吸气,直到挡招的瞬间,则换为吐气。这就是「长吸长吐」。
(6) 移动三本突:移动到四分之三时是吸气,至於剩余的动作,则分别在吐气时各击三拳,但要注意,最初的一招所吐的气,要稍微长些。此乃「长吸短分吐」。
(7) 原地逆突:若是以二个动作练习时,最好在冲击时吐气,收招时再慢慢的吸气。此乃「长吐长吸」。但若只是一个动作时,无论是在冲击,或是在收招时,都要吐气(也就是只有长吐而已)。
注:这里所谓的长,未必一定是指时间性的长度而言,它是要随著空手道招式的种类来区分。至於有多长的时间,那就很难有一个具体的说明了。刚开始时我们已经说过,想要领悟窍门并不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在脑中斟酌呼吸法,再随著实际的行动慢慢练习,自然就能够学会。另外,在每次的练习后,我们不要忘了端坐,从鼻中慢慢的吸气,使吸入的气透过头顶,额、后脑、背椎、肛门,直到下腹部时,做一次适度的屏息,接著改通肚脐、心窝、喉咙等部位,再从嘴中慢慢的吐出。如此反覆的练习几次,直到我们的气与力调息平静为止。
呼吸法简介
空手道有它特有的呼吸方法。人类都需要呼吸,但是很少人能做到真正对身体有益且自然的呼吸。因此在修习剧烈的空手道运动时会产生种种不便。人类要如何才能做到既自然又能减轻疲劳的健康呼吸呢?空手道的呼吸法就是基於这些考虑而产生,而答案正清晰地表现在「息吹」法中。这种「息吹」的空手道呼吸法有人认为和佛教同时传自中国,也有人说它的起源是印度的瑜珈术。瑜珈的呼吸法对印度拳法有很深的影响,后来由达摩大师将印度拳法带入少林寺,影响所有的武术,因而有空手道的呼吸法源於印度瑜珈的说法。
金刚力士中开口呼吸者是「阿形力士」,闭口呼吸者是「吽形力士」,这即是日本相扑中常被提到的「阿吽呼吸」法。这种吸法在中国发扬光大,后来和拳法同时向外流传,日本的空手道不但加以采用,而且与其他的武道相较,这种呼吸法较为有益。东方自古流传一句话:「人类力量的根源在於丹田,一切的活动进行都以丹田为中心。」所谓「丹田」指的是肚脐之下,即小腹一带的地方(在中国则称丹田的正确位置是将手臂向上直举,取其手指尖到脚掌之长度的正中央部位。)在举重物时,力量会自然地集中至丹田,而想要发挥全身力量的时候,丹田也自然地成为中心。空手道的「息吹」呼吸法,即是藉著自然地增进丹田强度,使身体平时就拥有某种程度的力量。若平时丹田就是力量的中心所在,不但可以稳定精神状态,也会增加对事物的判断力,更能显示出机敏灵巧的人格。「息吹」在空手道中具有调整呼吸的作用,增强攻击或防御的力量。不仅如此,对於丹田的强化更具效果。其他也具有增进健康、美容、安定精神等效果。
息吹(阴阳之呼吸法)
所谓「阴阳呼吸」,吸入为「阴」,吐出为「阳」。阴有黑夜的意思,沉静深长地将气息吸入丹田(下腹)之谓。因为吸气时,全身的肌肉会放松,这时若遭到攻击,会受到很大的震撼。所以必须趁对手没有发觉时吸气。「阳」就是呼出气息用力将全身肌肉收紧,趁对手不注意时爽快地将体内废气吐出。
(1)两手紧握,采三战立姿,在对手没有发觉时吸入空气–阴的呼吸。
(2)双手交叉移向耳侧,将吸入的空气注入丹田。此时将两手手掌张开。
(3)置於耳侧的双手紧握正拳,力量灌入丹田,一面喝然将气息呼出,一面将双手放下–阳的呼吸。
(4)将仅存的气息一口气全部呼出,然后调节姿势。
从(1)到(4)一连属的动作就是这种呼吸法的基本,无论进行什麼样的动作,必须能够做到。特别是(2)到(3)的动作,凝聚了全身的力量注入丹田,使劲地将肌肉缩紧。腹肌(腹部的肌肉)一定要能够达到钢铁般坚硬的程度。
遁逸呼吸法
「遁逸呼吸法」是一种实战性的呼吸法,其中又分为表、里两种呼吸。但是这对於初学者而言有些困难,所以在此以其中一种做为示范。遁逸的原则在於「吸气迅速,呼气深长
(1)采三战立姿,双手向前平伸。(2)手背朝下,双手向腋窝拉回,迅速地深深吸气。 $(3)手掌朝下,双手一面垂下,一面将吸入的空气沉静地呼出。(4)向下的手掌渐渐翻转朝上
(5)画出圆弧向腋窝收回,很快地吸气。 (6)手掌向下暂停呼吸,然后双手像是击向对手腹部一般地向前伸出,顺势吐气,手势不变,接著回复到(4)的姿势。
这个动作是将两部分合而为一。换言之,可以将(1)~(3),(4)~(6)隔开而分段练习。
先练习一种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由鼻子自外界吸入新鲜空气至胸腔肺脏中,同时收小腹将腹部浊气挤入胸腔肺脏中,吸气时缓缓均匀的进行。吐气时则反其道而行,将胸腔肺脏中的气体一部份自口鼻呼出,一部份送自小腹,放松吸气时收缩的小腹,同样的呼气时也要和吸气时一样缓缓均匀的进行。
这种呼吸方法,每次呼出的气体中至少有一半是从腹部来的浊气.原来的胸式或腹式呼吸法,呼出的气中浊气的比例多半很低.
进行这种呼吸法时,上半身必需保持正直,气才会顺,下半身可以盘腿而坐,或正襟坐于椅上,或呈站立姿势,或于行进间进行。
这种呼吸法所呼吸的是空气,另外配合这种呼吸法可以同步进行罡气的收纳,罡气就是我们平常所说气功的气。在熟练了逆腹式呼吸法之后,即可将这种空气的呼吸动作交给身体的反射动作无意识的进行。随后将意念用来控制罡气的收纳。
罡气的收纳,在起步练习时,先配合空气的呼吸。当进行逆腹式呼吸法的吸气动作的同时,将意念置于头顶正中央的百汇穴,想象一道无形的罡气自百汇穴循着身体内部的中心线用意念将之吸入体内直达胸腔。这时身体会自然保持直立,使中心线垂直地面。吐气时再将意念集中于小腹丹田,则罡气自会从胸腔纳入丹田。
这种呼吸法,第一个吸气动作进行时,同时吸进空气和罡气;第二个动作则吐出空气纳入罡气,吐和纳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称之为吐纳之术。(这个术语经常听到,但真正明白的人很少)
通常这种呼吸方法,如果动作正确,进行了三五次呼吸之后,就会出现打呵欠的现象,接着眼睛里就会有泪水出现。平时想打瞌睡时,用这个方法也很容易提神。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吸收天地之气,成为身体的罡气,是养气最好的方法。
许多气功的修练都着重于气的运行,其实要先养气,气足了自然会在身体中运行。但如身体血液总量不够,气是留不住的。血液是身体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载体,当然也是气的载体。这种养气的方法配合原来的养血方法,会使健康的进步事半功倍。
少 林 内 功
少林内功秘诀旨要
由明代少林还俗武僧武尊者(隐名)所著的《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所戴之功均系少林真体,虽简实深,如能依此勤习苦练,可臻大成望各位读者,切莫因其简易而小视。要知道简可驭繁,易而生奇啊。因此书原文全系文言,古奥晦涩,编者特将其译为白话文,且将残破的图式重绘附上,使之更加详明易懂。
我中华大地的武学,奥妙精深。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内外软硬,有形无形的区别。注重于外,修炼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于内,调养内气;修炼精神的是无形的功夫。这两类功夫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精研与聪敏颖悟才能达到极高的境界,这种人武林中称为绝手。
旧凡学过一些拳功的人都听过“力不打拳,拳不打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傅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空有几百斤的蛮打印无用武之地。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入。实在是轻而易举。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这就是一个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这都是因为练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艰难。再者如今传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以致拳道衰微实在是不幸啊!
儒家亚圣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奇人异士,并非天生过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百炼而成的高超功夫。只要功夫精纯、达到一定层次,就自然会融汇贯通,神乎其技,并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言。
我所继承的是少林一脉,少林门中自古练功法门众多,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经、达摩罗汉十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少林七十二绝艺,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轻功……等。各种神功的习练要真传,要得洁,而且不是一天两无可以练成的。练习神功首先应以软皮术(柔软法)来磨炼柔转初学拳功者的肌肉筋骨,再炼忧陀那(今丹田穴,位于脐下腹中)中真气内佐行功,方能有较高的成就。少林隐传的《易筋教内录》记载:“无相神勇法,是名易筋经。示之于外相,坚强在内机。安虑似地藏,狮子急奋迅。法界广大海,芥子胜须弥。”极言了拳功夫外相成,体用合-则威力无穷的道理。
现在,我将我所知道的一些内、外、轻功少林宗门里秘传方法记述下来,用以传示后学,使其不要偏入歧途而空耗时光,仅以此微小的功德,愿得到的人依照本书勤下苦功。而他的成就也将会真实不虚。能这样的话,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我听传言说,现在有内家武当,重在内修;外家少林纯系外壮,这种说法太荒谬了。少林拳法首先以内功为他的精义,此外更有禅修悟道的法门.练气行功《少林洗髓易筋经》就是少林派的内功大法。再说,武当派阻师张三丰真人,原本就是从少林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精髓变化脱衍而成武当阴阳和合,刚柔互用。以柔反刚的拳法的。世俗的人仅仅从外形动作上视刚猛雄浑为外家,绵软周流为内家,实在是不明内、外的含义。所谓外.是指少林是佛门,方外之人;所谓内,是指武当为道门,方内之人的意思罢了,其实,武当、少林本是一脉两枝,到了他们的高深境界则必然有他们独特精奥的内功修法,仅以一般粗浅皮毛的功夫是无法成为一代高手的。
守 元
凡是练拳习功的入,第一紧要的是固其精气,守其元阳。精稳则真气旺盛。真气旺盛则精神焕发,化精转气,传布到全身内外各处。则可身体健壮,百病难生,气力强大。为练真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守元这一步、最重要的是平心静气。提高精神修养,见色无心,心无杂欲,持之以悟)意欲不兴则无阳自固。平日勤苦得来的功夫,切不要贪一时的欢乐而前功尽弃,否则真功难成,望学习的人时刻收束身心,谨记莫违。
知 止
拳法的内功,以止心系念,专心一致,心乎气和为初步要求心念止住,精神就安定;精神安定,就可以专心练功习拳,自然技术易掌握而劲气的周运也能细心体会出来了.如此也就渐渐进入。了神妙的境地。今有一种方法,我在这里简略的讲一下。无论盘坐、倒卧还是站桩静立,只要一开始行功,就把一切杂务乱想都放下,将意念放出到无限远与法界虚空相合,静心保持沉稳安祥,一灵独觉的状态,直到渐渐地感觉不到自己和外界的存在。自觉要收功的时候,返回神意进入体内忧陀那(下丹田)片刻,使神气回归集聚而没有遗漏。之后,再双手叠合搓热,裸露出腹部以脐为中心,正反各摩四十九转,接下来浴面,揉耳、拍头散火以全功。止念静定当中,神静了下来就可以体觉到细微的感应,有的时候耳朵里各种声响越来越大甚至落针的声音听起来象个炸雷”经络,皮下气血串流或痒或跳。脑袋中光彩眩目,见到鬼怪仙佛。这些都是人功后自然产生的现象千万不要惊慌恐惧,立即收功。只要一心静定,任其自生自灭,忽然精神一片空寂而心中感觉一片朗朗光明,又是别有洞天了。
气法真言秘要
第一步养气功夫: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气虚。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燥,叫做气实。这两者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因而内功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这两种状态。平衡气血阴阳,使虚弱的人强壮,使气实的人沉实,然后才能说到练习拳法武功。
(一)弥陀登天立足法:本法可以调补身心,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成强壮。其法虽简,效力宏大,素为少林僧众入门必习的功夫。先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场地,收整身心使安定下来,两足开支等肩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摆好姿势后,先深深地吐三口浊气然后再尽量习、缓、深长地向忧陀那(丹田)吸气,同时脚后跟提起。吸足气后再缓缓以口呼气,脚跟下落。初时以四十九次起落呼吸为度,日后渐增。
(二)立地成佛沉气法:气实浮燥的人虽然强壮,但稍经运动劳累就全身颤抖面青嘴白,气喘吁吁。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运行状态不稳定,后劲不足,元气不沉实不牢固的结果。本法乃我少林高僧结合禅法而作的秘传功夫,专门对治中气不定气燥浮扬。其法先用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面前鼻下,或系心于呼吸,或走念于忧陀那(丹田)、或想佛与菩萨的庄严宝像。总以有为人无为,念念不生,由静而走*散火收功的方法依旧是摩腹,浴面,拍头,不可马虎、务必使气尽归气海藏于芥子。此法行功以一时辰为度,若有余时也可增加时间,总而言之是一分练一分功。
第二步调气功夫:元气因养面得到壮大,但仍然要经过调练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显于外,或行于内,运使自如。因此养气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加练调气功夫。
(一)闭息法:姿势取或坐或立,选取空气请新的场所。先尽量缓慢地将全身浊气呼出体外,再均匀地分三口吸气入忧陀那(丹田)部位。如此反复十余次后,再用吸气、尽量闭气保持,后以口发“扑”音喷呼体内之气,再闭气一会,吸气,反复行之,多多益善,本法调节呼吸,调换全身清气浊气、使气血运行,内力充沛、实在是一大妙门。
(二)运使法:此法在于练习拳术的过程中,采用柔缓慢练的方法,身心状态自然而已着,将呼吸配合于拳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脚,就呼气至手心(天空)、脚心(地空)、顶心(天极)凡是收束手脚身形就吸气沉入忧陀那(丹田)。呼气则舒展于全身,吸气则收敛于内密务必使呼吸深长柔顺,元气自然通畅,绵绵不绝,不勉强、不郁结,不喘息。久久纯熟,拳技的运用就气力充沛沉稳,收枚自如,变化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