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军最终赢了。抗日战争时期之初国军失利主要是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落后于鬼子,日军拥有制空权,制海权,和地面火力极大的优势。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大大落后于日本。战略上开始进行大决战也是不对的,1938年调整战略,以防御为主进行持久战,是正确的。面对日军的全力进攻,武汉会战以后中国与日本打成了战略相持局面,日本已经没有侵占中国更多地方的能力,这说明战略是正确的。战术上总体是正确的。中国抗战严重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歼灭了140万日军。为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发挥了巨大作用。
装备上:总体上是不如日本的,但是国民党亲美,很多国军的王牌师是全美装备略胜于日本,可是国军很少使用
战略上:国民党在战略大体上并无错误。1938年调整战略,以防御为主进行持久战;面对日军的全力进攻,武汉会战以后中国与日本打成了战略相持局面,日本已经没有侵占中国更多地方的能力,这说明战略是正确的。中国抗战严重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为日本战败奠定了一定基础
中日军队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中国军队分散驻防国土各地并非聚于一处,国内的交通运力不足,军队收到命令开始到开赴战场耗时日久,往往是开到一个师就投入一个师,逐次添加兵力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是兵家大忌。兵员素质上国内战场的兵员经过初期的消耗掉,之后组建的军队多以抓壮丁的形式,使得军官职业化士兵农民化成为军队的主流架构,不熟悉兵器,不懂得保养兵器的情况非常普遍,士气普遍偏低,当军官阵亡则战线即崩溃(这个情况非常普遍,并且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内战)。最后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中后期组建的军队,没有军人的血性,他们只是抓壮丁抓来的,人从务农到杀人是需要一个非常长的适应过程的,士兵在心理上无法快速适应身份变化,与日本职业军人交战必然处于劣势。日军侵华初期,投入的是甲种师团,战力强悍战术灵活。中途岛后,日军甲乙种师团大量抽调防御太平洋群岛,中国方面维持的军队多数属于丙丁种师团,战术素养战斗意志下降,农民军队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消耗存活下的老兵已经适应了战争环境,所以中国战场的态势开始逆转成为胶着态势,日军便开始收缩兵力无法再无限展开进入相持阶段
汉奸太过庞大,情报流失严重,原本能打胜的战役也直接导致流产。
一场战争战役能否取胜,无非是相关的三大因素,但情报因素要占据到一半,另外两大因素就是后勤的补给和基层军官的战术问题。
国军打不过日军,一方面就是内部汉奸太庞大,情报被日军掌控,二方面国军部队太多,后勤补给跟不上。三方面国军基层军官很多没有专业训练过,没有灵活的战术,一场大战役,一阵猛冲,很快死伤无数,这方面共产党部队基层军官虽然文化素质低,但过去长期打游击,胆识和灵活战术都很强大,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军队会出现一大批年轻高级将领,而这些高级将领都是凭借战争经验打上去的,并非国军中的靠政治关系。比如肖华17岁时就已经曾经是师级干部,还有20岁左右上下的师以上高级将领不在少数。
这个不是军队单方面的问题,二战时期中国的国力远低于美国,生产总值只有日本六分之一的样子,财政收入相差更大。
除了陆军现役人数高于日本外,预备役人数、动员能力、海军人数,都远低于日本。国军王牌部队轻装备还勉强,但是杂牌部队的装备实在太差。另外,整个中国军队都缺乏重武器,国军一个10万人的集团军火力还不如日本一个7000人的旅团。日本海军吨位世界第三,战斗力差不多是第二(美国参战前海军很差,军舰很老,都是一战的家伙,不过吨位很大),而中国基本没有大型军舰。中国空军飞机只有日本九分之一,主要是还都飞不起来。
大规模战争时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生产能力,甚至是综合国力的对抗……如果不爆发二战,中国早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