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运动描述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a= =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
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
位移公式:S=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
平均速度计算式:
4.几个推论:
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 =aT2
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为时间单位)
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3:…vn=1׃2׃3׃…׃n
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
(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
(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
(5)进行验算和讨论.
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
3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gt
h=
v2=2gh
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Δx=gt2
相 互 作 用
一、力的基本知识: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形变;(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3.力是矢量,要准确表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三种最常见的力:
1.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即F=kx,k叫劲度系数,单位是N/m.
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
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3)大小:跟压力FN成正比,F=μFN.
(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O
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
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
第一单元 运动描述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a= =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第二单元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做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两类.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3.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公式: 匀减速直线运动 a取大小
位移公式:x=v0t+ at2 x=v0t- at2
位移公式:S=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 2-v 02=2ax v 2-v 02=-2ax
平均速度计算式:
4.几个推论:
⑴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⑵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
⑶两相邻的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 =aT2
⑷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从运动开始时刻计时,且设t为时间单位)
①ts末、2ts末、3ts末、…n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3:…vn=1׃2׃3׃…׃n
②ts内、2ts内、3ts内、…nts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③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④经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Ⅰ∶tⅡ∶tⅢ∶…∶tN=1:( ):( ):…׃( )
5.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作什么运动,并且画出草图.
(3)分析运动过程的特点,并选用反映其特点的公式.
(4)建立一维坐标系,确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
(5)进行验算和讨论.
第三单元 自由落体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
3规律: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v=gt
h=
v2=2gh
从运动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增加量相等:Δx=gt2
相 互 作 用
一、力的基本知识: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形变;(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3.力是矢量,要准确表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三种最常见的力:
1.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即F=kx,k叫劲度系数,单位是N/m.
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
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3)大小:跟压力FN成正比,F=μFN.
(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O
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
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
感觉自己总结比较好。
下载这个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