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秒的通风量和风速计算出来出通风有效地面积,再除以窗的通风有效地面积率即是百叶面积。
S=Q/(k*V).
式中S代表雨百叶面积,Q代表风机风量,V代表风速,(新风为2.5m/s)
(排风: 5000m³/h 以下为为2.5m/s;5000m³/h 以上为2.5~ 8m³/s),k表示外墙防雨百叶的有效面积系数(一般取0.5)。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一直到唐代,民间都以直棂窗为代表。到了明朝,卧棂窗有很大发展。在宋代砖塔上做出各式的多种多样的直棂窗,在明代砖塔上也做卧棂窗,实例特别多,那些便是百叶窗的前身。
窗子棂,不外乎几种式样,不是横条的就是竖条的。横条的即是百叶窗雏形。严格来说,卧棂窗与百叶窗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卧棂窗平列而空隙透明。百叶窗窗棂做斜棂,水平方向内外看不见,只有斜面看才可看到。
古时候人们做的木制窗子棂,主要是用它来达到通风和空气流通的目的,而近代百叶窗经过种种改良,已经集众多功能于一身,适用于各种建筑。
但是近代的百叶窗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叫约翰·汉普逊并于1841年8月21日取得了该发明专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叶窗
建筑设计中排风井出地面后的百叶窗大小是根据风量,风速及百叶窗的遮挡率来确定的。
百叶窗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送风截面的选择:风量/设计风速*系统损耗系数(>1)
风管尺寸=风量/风速 风量=房间面积×唤起次数
【注意】:一般防雨百叶的有效面积为50%,自然送排风的时候可按风速0.5-1M/S计算。
根据风量,风速及百叶窗的遮挡率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