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宇宙有多大,并没有定论和说法,但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是大约直径为930亿光年的球。
光年是长度单位,用于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称为一个光年。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0万千米每秒,也就是3×108米每秒,所以一光年就是9.4607×1015米。
因为宇宙中天体之间的距离很大,需要更大的单位进行描述。
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户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邻近星系、宇宙纤维状结构、宇宙微波辐射以及处在边缘的不可见的大爆炸等离子体。
目前宇宙的半径大概是465亿光年,直径930亿光年。但930亿光年仅仅是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直径,由于宇宙的膨胀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所以我们只在地球上观测宇宙的话无法得知宇宙到底有多大,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宇宙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很专业,但常人要理解也不难,你先把太阳想象成一个南瓜,大约2500亿个南瓜堆成了银河系,而无数这样的“南瓜堆”,又分布在一个假想中的“空心球”里。这个“空心球”的半径是1.5亿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所谓1个“天文单位”,这就是宇宙的大小。而我们的地球在这个体积为9.5亿立方公里的“空心球”里,不过像一颗绿豆而已。
这个代表宇宙的“空心球”,总共由1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亿粒子组成,其中每一个星系、每颗恒星和行星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就是由这一堆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个有限的宇宙是人类用哈勃望远镜看到的,它所观察到的最远星系距离我们150亿光年,再远点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就跟宇宙中的所有基本粒子能够数清一样,至少从理论上说,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能看见宇宙中的“最后一颗恒星”。
但这并不意味着那颗最后的恒星上面写着一行字:“这是宇宙的尽头,请往回走”。事实上宇宙空间是有限无界的。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你在它的表面上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无论走多远,你都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它的半径不过才6000多公里,所以最终你将回到出发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说的正是这码事儿:宇宙中无数巨大星系(就是那些“南瓜堆”)的巨大重力作用,会使整个宇宙空间发生弯曲,最终卷成一个球形,光线沿这个球面空间的运动轨迹也是弯曲的,并且永远达不到宇宙的边界。
这个“空心球”之外又是什么呢?置身其中的人类至少目前无法回答,只能请出“上帝”,或者说“上帝”本身就是答案。就连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相对论”专家、剑桥大学的霍金教授也指出,追溯这类终极问题会使人感到,上帝存在的可能性至少有50%。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为此大喜并亲自接见了他,同时要求他停止窥视上帝的秘密。但霍金拒绝了,仍孜孜不倦探索宇宙终极奥秘,想给出科学的解释。
其实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上帝”,然后再来观察这个“空心球”,你就会发现它的体积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膨胀,就像一个被逐渐吹胀的气体一样。
“宇宙”这个词,古已有之。但其含义与今天已大不一样了。对“宇宙”的认识从自身居住的附近地区到地球,到行星,再到太阳,太阳系,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到了18世纪,在人们眼里,宇宙还只是太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才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也只是天空中数以万计的恒星中的一颗。于是,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开始逐渐扩展到了银河系。到了18世纪以后,才弄清了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中密密麻麻恒星中的一颗。
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度约1万光年,太阳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一周需2亿年。
近代,人们的认识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已不再是银河系。人类已经认识到:在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的存在。
这些“河外星系”离我们很远,所以即使通过大型的望远镜,看到的它们也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光点。它们也是由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
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在一起组成“星系群”,我们的银河系就同它周围的19个星系组成了一个“星系群”,这个星系群的直径大约为260万光年。
比“星系群”更高一级的星系组织是“星系团”,它由成百上千个星系组成。“室女星座”里有一个星系团,包含1000个以上的星系,离我们大约2000万光年。“后发星座”里,包含了2700个星系,距离我们大约2亿4千万光年。“北冕星座”里,有一个包含400个星系的“星系团”,离我们更远,光从那里照射到地球,整整需要7亿年之久!
这一个个“星系团”,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总星系。
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宇宙的过程,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来回答“宇宙有多大”这个问题了。人们从自身居住的区域认识到地球,又从地球认识到太阳系,眼界扩大了成百上千倍。从太阳系认识到银河系,眼界扩大了一亿倍,从银河系认识到总星系,眼界扩大10000亿倍。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宇宙的大小也在不断扩大。几十年前,总星系的半径还只有10亿光年,现在却已达到100亿光年之遥。总星系大小的不断扩大,还给许多科学家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例如鼎鼎大名的爱因斯坦,他曾经“计算”出宇宙的半径为10亿光年,后来他又修订了“计算”,认为宇宙的半径是35亿光年。事实证明,他的宇宙大小的范围一次又一次被突破了。
那么,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从天文学角度上说,宇宙是有限的,宇宙的大小,实际可以认为是总星系的大小,是一个以一定长度为半径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总星系是目前天文学所能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目前,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只能局限于总星系。从哲学角度上说,从哲学家发展变化的观点出发,宇宙不仅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正因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无限,才使得宇宙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目前认为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就是目前我们心目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总星系究竟有多大?它的边缘在哪里?它的中心又在何方?至今仍然是天文学中的不解之谜。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幺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幺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在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宇宙的面积是人类目前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