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怎么控标?

2025-04-14 14:41: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这里招标雷达给大家分享一些目前行业内常见又极其有效的“控标”手段:

1、限制资质

所有的招标文件都会要求投标方提供资格证明材料,普通的就是营业执照、法人代表授权书等,但这些被控标的项目会额外限定投标单位的资质,比如:房建一级、机电一级,甚至再加上装饰一级、幕墙资质等,而且还声明不接受联合体。

总之就是“内定”单位有的全加上,其他不符合资质的单位只能被废标,以此达到“控标”的目的。

其法律依据是:《招投标法》第五十一条:“投标人不符合国家或者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评标委员会应当否决其投标”。

2、要求业绩

如果你常常混迹江湖,成功过了资质这一关,接下来面对的就是业绩要求。

为了精准“控标”,业绩要求通常会非常详细的,比如要求提供“同行业的合同金额大于多少万的成功案例XX个”,或者“2年内,从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的项目经验”,准确值卡到你怀疑人生。

类似还有:要求必须有某项软件证书、参加过某项知名活动等,这些所谓的业绩要求其实都是根据控标企业“量身定做”的,其他公司或许能够满足其中一两项,但很难做到同时都满足,导致竞争价值被削弱。

3、要求设有分公司

国内很多项目都有地域限制,招标文件会要求你在当地必须有分公司,或者迂回一点要求“产品出现问题时必须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这其实就是在变相的限制外地供应商参与。

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会问,那为了这个项目在当地临时注册公司可以吗?

呵呵~你还是太年轻。

这种要求设有分公司的招标文件,通常还会要求你提供分公司的面积、在职人员数量,以及单位职工的社保缴费证明,甚至是公司每年的纳税金额......

话说在项目还没有拿下来之前,哪个外地供应商敢冒这个风险,在十八线小县城提前成立一个公司。

4、接入、联网等软件限制

有一些招标文件虽然是采购设备,但会要求设备必须能接入某软件系统。你要想获得投标资格,就必须拿到前期开发管理系统供应商的授权,这个授权只要你不是“内定方”,大概率是拿不到的了。

类似的还有要求设备必须与上级某中心系统联网,而能否联网,你说了不算,必须要上级单位出具证明表示同意才可以。

这个证明有多难开呢?

等着你的将是:“没开过”、“不能乱开”、“领导不在”,总是就是开不了了~

5、过多的样品要求

样品正常理解就是一两个成品对吧,但总有些项目画风清奇,样品要求长达几十项!甚至包括:大型家具、洗衣机、钢琴等大件产品,供应商前期做样品的成本极高。

这对于内定企业而言,多与少其实没有太大关系,等于是提前供货了。但对于其他想要公平竞争的供应商而言,数量过多的样品会增加企业成本,一旦没有中标,这些前期投入就打水漂了。

6、迫切的供货时间

正常的招标文件都会预留一个合理的供货时间,因为当前市场上产品大多为订单式生产,即:确定合作,下单成功后再生产。

但有部分采购项目要求的供货时间特别短,三个月的量要求你一个月就交货,到期没交货还会面临巨额罚款。

这种供货期明显不合理的采购项目,其实只有事先内定的、提前准备供货的供应商才能满足。

除了以上这些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控标方式,如:串标、围标、指定特定品牌和厂家、设置私有技术或独家技术门槛等,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就给大家详细解答过了,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招标雷达查看。

回答2:

控标主要指的是控制报价,设定拦标价和设定标底,然后在评标原则中据此确定的中标的分值和标准。

  1. 限定采购参数。采购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和特定产品,在招标文件中也许只有少数产品具有限制性参数,却造成其他供应商即使别的产品都符合要求,但不满足部分产品的限制性参数而被废标,造成所有的产品都未能竞争,中标价格较高。

  2. 要求厂家授权、质保承诺书。招标文件中会明确必须提供制造厂商针对本项目的书面授权和质量保证函,同时内定的供应商私下要求厂商只给他和其指定的陪标单位开具,这样即使其他供应商取得货源仍然无法投标,这种控标的做法在行内俗称报备。

  3. 资质、业绩等限制性要求。招标文件要求供应商具有相应的资质,认证,业绩,有的属于不合理要求,却常被拿来做为限制其他供应商的手段。

  4. 接入、联网等软件限制。招标文件中要求设备需接入某软件系统,但是否能够接入完全取决于前期开发管理系统的供应商。还有的要求与上级某中心系统联网,而能否联网也是由上级单位所控制,往往只有个别指定产品才能够满足,这样的项目实质上是单一来源采购。

  5. 苛刻的本地化服务要求。很多项目要求须提供在当地具有固定售后服务场所和技术人员的书面证明,还有的虽然没有要求设立本地售后机构,但要求产品出现问题时须在一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

  6. 这也是变相地限制外地供应商参与,原因为在没有确定能够中标的前提下,外地供应商在当地设立固定售后场所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降低了他们参与投标的积极性。

  7. 不合理的供货时间。部分采购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供货时间不合理,当前市场上产品大多为订单式生产,供应商在不能确定是否中标的前提下,提前生产备货的风险过大,最后只能放弃投标。缩短后的供货期实际上只有事先内定的、提前准备供货的供应商才能满足。

  8. 过多的样品要求。有的招标项目样品要求达几十项,甚至包括了双开门冰箱、钢琴等大件商品,需要大型车辆运输,过多的样品要求增加了供应商的精力耗费和投标成本,对内定中标的供应商来说却可以视为该供应商的提前供货,因此数量过多的样品要求也是政府采购控标的一种隐形手段。

  9. 后期验收存在的问题和控标手段。有些项目的验收工作由采购人自行完成,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均不参加,项目验收缺少第三方的有效监督,由于采购人受专业知识限制或可能与供应商相互串通,在验收时不能发现中标供应商弄虚作假等行为。


回答3:

招标方可以通过设置较高的资格条件来限制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如注册资本、经验、技术水平、企业规模等。这些条件可以直接排除掉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从而减少竞争对手的数量。

招标单位可以使用查重工具对投标文件进行检测,能有效避免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

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使用步骤如下:

1、点击https://www.tocheck.cn/微信扫码登录

2、点单机版软件安装单机版,可提供试用机会

3、在官网上添加客服微信获取激活码

4、导入对比文件,提交两个或多个文档自动分组后进行两两互比

5、对比内容包括文字和图片,和招标文件相同内容将过滤剔除

6、文本对比报告分为相似句子和相似段落,标红的则为相同或高度相似句子或相似段落。

7、相似图片报告展示高度相似图片列表,点击图片可定位与之对应的相似图片

8、点击打印报告可自行打印成PDF版报告保存

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产品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材料要求等,确保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产品或厂家才能参与竞标。这种方式可以排挤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厂家,使招标结果更加符合预期。

招标方可以设置评分标准,对投标人进行综合评价。评分标准可以包括价格、质量、服务、信誉等多个方面,通过打分的方式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投标人。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中标人不仅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能满足招标方的需求。

要求投标人提供履约保证金,以确保中标后能够按照合同履行义务。这可以降低因投标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并促使投标人更加认真地对待招标过程和合同履行。

在招标文件中对售后服务提出较高要求,如要求投标人提供较长的保修期限、较高的维修费用等。这可以降低中标后的风险,并确保中标人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回答4:

在进行招投标时,有些采购商为了限制他人投标,在招标文件中会有各种控标手段,常见的一些控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定采购参数
采购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和特定产品,比如说限定底盘型号、规定产品尺寸等,在招标文件中也许只有少数产品具有限制性参数,却造成其他供应商即使别的产品都符合要求,但不满足部分产品的限制性参数而被废标,造成所有的产品都未能竞争,中标价格较高。
2、要求厂家授权、质保承诺书
招标文件中会明确必须提供制造厂商针对本项目的书面授权和质量保证函,同时内定的供应商私下要求厂商只给他和其指定的陪标单位开具,这样即使其他供应商取得货源仍然无法投标,这种控标的做法在行内俗称“报备”。
3、资质、业绩等限制性要求
招标文件要求供应商具有相应的资质、认证、业绩,有的属于不合理要求,却常被拿来做为限制其他供应商的手段。类似要求还有具有某项软件证书、参加过某项活动、某地区有几百万业绩等,这些要求是按照内定的供应商“量身定做”的,其他供应商也许能够满足其中一两项,但多项要求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无法进入的隐形壁垒。
4、苛刻的本地化服务要求
有一些项目须要求投标方要提供在当地有固定售后的服务场所以及技术人员的书面证明,还有的一些虽没有要求设立本地的售后机构,但却有另外的要求比如产品有问题的时候要求多久内必须能够到达现场进行解决,这种要求也是变相地限制了一些外地的供应商前来参与投标。
5、不合理的供货时间
有的部分采购项目,在招标文件中说规定的供货时间是相当不合理的,基本上需要投标人提前去进行生产才能满足,但现如今市场上的产品一般都为订单式生产,所以供应商在不能确定是否中标的前提下,提前去生产备货那么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最后导致他们只能放弃进行投标。这也就只有那些事先内定,并提前进行准备了的供应商才能满足相应的条件去进行投标。
tocheck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不放过蛛丝马迹,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