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几个阶段

2025-02-19 07:09: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般的说,学习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

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

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

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

预习就是为了对一节课初步感知,听课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复习是为了巩固,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四轮学习方略是近几年流行一种学习方法,由于它符合一般认识过程,故严格坚持按这四个步骤学习每一节课,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轮学习方法中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如:

四轮复习法:1.通读,进行系统复习。2.精读,进行重点复习。3.演练,进行解题复习。4.回忆,进行检验复习。

四步解题法:1.审题,搞清是什么。2.构思,搞清为什么。3.解答,搞清怎么办。4.检验,验证怎么样。

四步记忆法:记忆、保持、再认、再现。这些看似常见的步骤,但一旦能够照步执行,学习效果就会立即显示出来。

利用自己的上课时间接受老师传送给自己的知识,在自己学习中分四个阶段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复习成功力我们已经不远。

另有:王国维曾用三句词来比喻学习的三个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句说的是读书人的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学习的第一个境界是迷茫,困惑,路漫漫。

第二句说的是明白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狠下功夫,不后悔为读书付出的一切努力和经历的辛苦。学习的第二个境界是明白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具有强烈的学习目标成就动机。这个境界距离成功已经不太远了。吃苦是学习必须的。

第三句说的是在迷茫中寻找出口,突然有一刻豁然开朗,顿悟了读书的真谛,看到了光明。学习的第三个境界是从迷雾中走出,脱离“苦海”。读书不再苦。

这三个境界也可以总结为:苦学、好学、乐学。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回答2:

人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培养新思维、新习惯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一、无知无觉,尚未学习。
此时,人处于混沌无知中。像幼稚的儿童,无知无觉、无忧无虑。对于需要学习的东西一无所知,毫无兴趣,当然也没有开始学习。
用另一句话概括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二、已知已觉,正在学习。
此时,人已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已知道应该学习新东西。并开始学习,只是还未学会。这个阶段很难过,很苦恼!因为适应新东西要花费相当的心力。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改变会让人不舒爽、失去兴趣,甚至对抗、逃避。日常常见一些人陷入紧张、苦恼、忧郁,其多半处于此阶段。正像一个青年人身处烦恼中慨叹:像童年时快活多好!其实,童年的快活往往等于无知,青年的烦恼正预示了成长。该沮丧或庆贺?惟在自己心理一端。在这成长的阵痛期,只要坚持下去,很快会上升到更好的阶段。
此阶段用另一句话概括:知道自己不知道。
三、已知已觉,已经学会。
此时,人对于要学习的东西已经学会,而且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有感觉。这时心里逐渐开朗,重新提起兴趣,并在“胜利在望”的吸引下,更加勤奋的学习。
用另一句话概括:知道自己知道。
四、不知不觉,运用自如。
此时,人对学习的新东西已炉火纯青、得心应手。运用起来,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就像已经融入身体、融入本性,已不需要运用理智或头脑去指挥,完全成了本能的反应。就像乔丹打篮球、朗郎弹钢琴--如行云流水,如呼吸一般自然、流畅。
用另一句话概括:不知道自己知道(即忘我状态)。
人在学习中,可对照检查自己的进度。若处于第一阶段--促自己动动脑子;第二阶段--鼓励自己坚持住;第三阶段--静心继续修炼,直到第四阶段,就可鼓掌欢庆了。

回答3:

不太明白你问题的意思,有点笼统,但就学习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新事物的认知阶段,其次是熟悉阶段,最后为应用阶段;就上学而言,可以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本科(专科),研究生,博士,博士后,院士等。不知道这些对你是否有帮助,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回答4:

学习学习自然是分两个阶段喽 “学”和“习”嘛。学呢 不仅仅是从课本学,还要从社会、家庭学,自学,也要向他人学。习呢,温习的意思,有句话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回答5:

大致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这就是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不同阶段划分,不同阶段都为培养不同的人才。都是为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在该制度性,我们的大学生都是缺乏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