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独立基础的配筋?

2024-11-25 15:46: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如下: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扩展资料

基础在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中应力起了变化,建筑物总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而不均均沉降常常导致建筑物开裂、破坏,严重地影响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减少由于地基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是地基设计与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建筑物上部结构,包括基础在内和地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而它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因此,必须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的共同工作,既适当加强上部刚度,又提高结构的抗裂性,以达到地基变形在容许范围内,使建筑达到安全又经济。地基处理可采用人工地基,以达到增强地基强度和稳定性,以减少地基的变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立基础柱

回答2:

独立基础的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没有明确规定,关于这个问题设计行业也有很大的分歧。

一、规范规定及相关理解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1条规定: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较大值”。这一条是针对受弯构件,而独立基础同时承受上部荷载和土压力,底面尺寸相对于基础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适合锥形和阶型独立基础。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5.2条规定: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0.15%。这一条是针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设的,其具体受力情况与独立基础还是有区别的。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3条: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易小于100mm。这一条文有明确规定最小配筋,但至于是否还要满足最小配筋率0.15%则各有各的说法。
二、关于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则独立基础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独立基础底板的厚度由冲切和剪切计算确定,其值比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钢筋面积大不够经济。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的问题各地或个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3.5.12条规定:如单独柱基之配筋不小于10@200(双向)时,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设计中若无硬行规定,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只要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2条规定即可,不要验算最小配筋率。

还有一种做法的结构思路:就阶形基础而言,合理设计的独立基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其第一阶多半会伸出从柱边与基础顶面交接处引出的45°线同基础底面相交线之外,因此该部分可以认为是卧置于地基上受弯控制的混凝土板类构件,需满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础底板其余部分均在45°角的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其高度一般有受冲切和受剪控制,相对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将会导致独立基础用钢量不必要的增加。

回答3:

就按板式配筋的方法算量就行,最简单的(基础构件长度-2*保护层)*根数*钢筋比重=重量
,完了,很简单,再就是独立基础有些特殊要求,在101图集上

回答4:

超过2.4按.9倍错开,小于2.4的就按板式配筋的方法算量,基础保护层比板面保护层大扣除(总说明有标注4到5公分保护层每边),重量的算法是:根数乘以长度乘以理论重量=重量

回答5:

板式配筋的话手算几分钟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