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馆驿巷牌坊:盂城驿景区东入口标志建筑,与巷道肌理融会贯通,与节点景观浑然一体。牌坊下,13处“驿”字镶嵌路间,移步可见。墨绿色既表现驿之特质,又蕴含邮驿之活力。
2、驿印流年:古代驿站传递中,驿印封泥,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高邮亭、迎华驿、高邮驿、秦邮驿、盂城驿、秦邮公馆,不同时期的驿站名称,生动演绎高邮邮驿的历史。
3、文天祥广场:文天祥,江西吉州人,南宋忠烈大臣,右丞相、文学家、民族英雄。德祐二年,出使议和被扣,于京口(镇江)逃脱,至高邮,一路惊心,与高邮结下终身难舍之缘,作《高邮怀旧》、《发高沙》、《发高邮》等名诗,广为传诵。
4、南海子河:明隆庆六年,高邮知州范惟恭开挖从外濠至丁家湾洞的支河,将南关坝、马饮塘与外濠水系沟通,始有南海子河。
5、马饮塘:明洪武元年规定,六十里或八十里置一驿,冲要驿站设马五十匹至八十匹不等。据载,盂城驿鼎盛时期有马六十五匹,驿站东南有一天然水域,既可运粮行船、泊船,又可供马饮水吃草,民间俗称马饮塘。
6、柳荫禅林:位于盐塘巷52号,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现存山门殿及大殿。拱形门上嵌有当时所立“柳荫禅林”石额。
7、柳泉草屋: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康熙十年,应孙蕙之邀来邮担任盂城驿驿幕,期间常在此与民聊掌故、叙家常。著有《高邮驿站》呈文及多首反映高邮的诗篇。
8、同昌粮行:馆驿巷周边因西靠大运河,东临马饮塘,漕运发达。益泰源粮行、永顺源粮行、振隆粮行、詹家巷盐行等商贾云集。位于盐塘巷32号的同昌粮行,始建清末,为陈义兴所设,典型的私人粮行,系高邮的老字号。
9、风雨墙:一段风雨墙,百年见沧桑。从这面留有苔藓的墙上,可以触摸清末、民国、文革及改革开放的砖块,古朴而厚重。
10、接官厅:《高邮州志》载,“皇华厅在南门外盂城驿前,临运河堤有屋三间,为迎饯宾客之地。”皇华厅,俗称接官厅,为高邮州官迎候、宴请水路过往官员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