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国家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外国国家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4-11-26 07:25:2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新加坡
  柑橘是必购年货。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用一个精致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以表达“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的多重祝福。“红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红包”将被“金包”代替。因为金、蓝、黑和白被认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华人不喜欢在春节用素色,所以多选金色。
  马来西亚
  华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们也过春节。为此,教堂大年初一开放,供这些教徒做弥撒,教堂还允许华人的舞狮队到教堂舞狮,象征兴旺发达。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抛苹果,而女向男抛柑橘,希望未来找一个如意郎君或温柔女孩。
  伊拉克
  为数不多的华人们喜欢吃从底格里斯河里打捞上来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国人因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板一般只进少量的螃蟹,如果赶上哪家中国公司来人多,或是使馆举办活动采购,这家小店的东西就会被抢购一空。所以,要想在节日里能保证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这家店逛逛。然而,美国的部分华人却在春节忌吃螃蟹,因其有横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见同宗、异地文化的差异。
  美国
  每逢春节,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上的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红、白、蓝三色,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这一形式至今已延续了6年。
  加拿大
  由于当地中餐文化的兴盛,许多华人都选择在餐馆吃年夜饭,然而在饭桌上,有两种习惯是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演变而来的:一个是人们交谈大都轻声细语,少有高谈阔论,另一个是个人饮酒随意适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亚
  春节正逢盛夏,民间便以龙舟赛作为春节庆典活动的压轴戏,往往能吸引数十万观众。此外,墨尔本有世界最长的巨龙,长150米,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200多名健壮的澳洲人和华人扛着这条巨龙走街串巷,喜庆至极。
  北极
  2002年2月16日,我国第一支纯粹民间性质的北极探险队飞向北极,并于除夕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朗伊尔城举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极地春节联欢晚会,在极地燃起了红红的中国火焰。
  印度:饿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这天实行禁食,从凌晨直到午夜。过了午夜,各家才品尝准备好的饭菜,互相祝贺新年。

  法国:存酒喝光
  法国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除夕家中有剩酒,来年会交厄运。只有干干净净,才能迎来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们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的酒喝个精光。
  波兰:吃青菜
  波兰少女在过新年时,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烟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将年终的最后5天定为“冷食日”。这5天,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时钟声敲响后,才能开始点火烹煮佳肴,大摆宴席欢度新年。
  马达加斯加:忌吃肉
  在马达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时间内不准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类。元旦这天,夫妇要向双方父母赠鸡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赠送鸡腿,表示关心和友谊。
  越南:禁止喝汤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夜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的时候,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匈牙利:忌食飞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类,因为他们认为吃鸡、鸭、鸽等飞禽,来年的幸运便会飞走。他们在新年送亲友的礼物,大都喜欢礼物上有打扫烟囱工人和小肥猪的图形,打扫烟囱当然是除旧的象征,胖乎乎的小肥猪,令人喜欢,含意也喜欢。人们在形象上尊重小肥猪,但实际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他们新年的传统食品是油炸小乳猪,那是要拿小肥猪开刀的!
  保加利亚:打喷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亚人家吃年夜饭,一定要打喷嚏,这样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当地习俗认为,第一个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带来一年的幸福。于是主任走向自己的农场,将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只羊,第一头小牛,或第一匹马驹牵过来,送给第一个打喷嚏的客人,这个喷嚏打的多么值得啊!
  英国: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还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风俗,人们都争取第一个去打水,认为第一个打水人为幸福之人,打来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新年早上出门时,不管熟识还是陌生,都会互送铜钱,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对方一年有财气,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蒙古:新一年到来,蒙古老人会装扮成牧羊人的样子,穿着毛绒的皮外套,头戴一顶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响,以示驱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这天,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人们争先恐后地寻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桦果。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他们称之为“寻福”。巴西农村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便是互相揪耳,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一定要相互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这一天,巴基斯坦人们个个手拿红粉跑出门,见了亲友,道过新喜,便互相将红粉涂在额上,以示庆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回答2:

韩国:吃“年糕汤”,举行正式、庄重的“祭礼和岁拜”仪式。

越南:吃“方形粽子“、春卷,祭拜祖先。

韩国:每逢“旧正”,韩国也会因数千万人大流动而面临“春运”的难题。好在韩国国土面积不大、公路交通网又比较发达,加上几乎家家户户有汽车,因此大部分韩国人会选择开车回家过节。

在朝鲜半岛,家家户户聚餐时都要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一岁以及万物更新。在朝鲜半岛,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举行正式、庄重的“祭礼和岁拜”仪式。

男女老少早早起床,换上新衣,有的穿上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磕头行礼,祈求祖宗保佑平安,然后再向长辈一一拜年,感谢长辈的养育之恩。凡向长辈拜年,晚辈都要跪下磕头,长辈则要给晚辈“压岁钱”或简单的礼物。

越南:除夕夜,越南人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吃顿团圆饭。猪肉绿豆馅的方形粽子是越南春节餐桌上必备的食品。糯米被竹叶染成淡绿色,甘滑软糯,清香可口。另一样传统食品就是越南特色的春卷。越南春卷的皮由多重加工的米粉做成,特点是薄、韧、透,裹上馅料,配上蘸汁,吃起来清淡爽口。

新年钟声一敲响,越南民众就会开始祭拜祖先。象征天地五行的五果盘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既表达对祖先的感谢,也有希冀新年如意、安康和好运的意思。

回答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新年的习俗。
印度
痛哭不吃饭见面泼墨水。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新年。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新年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新年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新年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轻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秘鲁
迎新年大打出手。每逢新年,秘鲁市场上便成了黄颜色商品的天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内裤。秘鲁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买上一条穿在身上,期望借此拥有“贴身”的幸运。
秘鲁人用拳头迎接新年。秘鲁的库斯科市每年都会举行“打架比赛”。只要有胆量,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上场和对手比拼一番。选手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甚至彼此都不认识,人们打来打去就是为了将一年中积攒的怒气发泄出来,怀着一颗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心情步入新的一年。虽然是拳脚相加的场合,但现场播放的却是喜庆的音乐。
朝鲜
新年:稻草人中塞钞票,黄昏时分烧头发。朝鲜和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新年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新年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德国
德国人钱包放鱼鳞,爬高祈求一年好运。德国人对新年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新年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气。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德国有句俗话“丰盛年夜饭,全年鱼肉餐”,所以德国人的年夜饭总是异常丰盛。
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
德国人新年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和鱼子都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这一天,面包和烘饼也被制成圆形、8字形、心形或者辫形,据说这些形状能抵御邪恶。
英国
争着打井水,深夜开门迎亲友。在英国,新年似乎没有圣诞节那么隆重,但是根据传统,家家户户都会吃一顿丰盛的除夕宴。
待到午夜降临,人们就开始了传统的大拜年活动,每个家庭都把大门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黑面包招待来宾。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如果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就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新年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除此之外,英国人新年一早出门时,总会带上一大把铜钱,不管遇到熟悉的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互相赠送。他们认为这样不但令对方一年有财气,也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法国
法国的新年本来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除夕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以表示对子女的关爱。
法国人认为新年这一天的天气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年景。新年清晨他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是平安而炎热;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意大利
新年是意大利传统的重要节日,意大利人认为,新年前夜响声连天可以驱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人们当晚就不停地燃放烟花爆竹,还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东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坛,并且把碎片统统抛到街上。新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屋子里燃一炉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灭。意大利人认为,火来自太阳,新年断了火,来年就不见天日,会招来厄运。
比利时
在比利时,人们在新年清早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给牲畜拜年,比利时人会走到牛、羊、猪以及自己的宠物猫狗身边,煞有介事地向它们问候:“新年快乐!”
葡萄牙
新年是葡萄牙的传统年节,而新年前后十天又是斗牛旺季,所以观看斗牛表演就成了葡萄牙新年的一大盛不过这里的斗牛与西班牙不同,葡萄牙的新年斗牛表演非常安全,公牛角的尖端在表演开始前已被锯掉,并在残留部分裹以棉布,而且斗牛士枪刺牛身的深度不得超过5公分。
西班牙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新年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美国
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历史并不长,所以新年的民俗庆祝活动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相对平淡,除了狂欢和吃喝,人们大多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睡懒觉。不过加利福尼亚州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都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对美的赞赏中迎来新年。
新年是全美各州一致庆祝的主要节日。美国人过新年,最热闹的是除夕晚上。是夜,人们聚集在教堂、街头或广场,唱诗、祈祷、祝福、忏悔,并一同迎候那除旧更新的一瞬。午夜12点,全国教堂钟声齐鸣,乐队高奏著名的怀旧歌曲《一路平安》。在音乐声中,激动的人们拥抱在一起,怀着惜别的感伤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共同迎来新的一年。
新年在美国并不是最热闹的节日,但仍有不少盛大的庆祝活动,加利福尼亚州的玫瑰花会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新年盛典,届时用鲜花特别是玫瑰花扎成的彩车绵延数英里,车上摆满鲜花做的各种模型,不仅吸引加州的男女老少簇拥街头,而且还吸引着上百万电费城,有举行化装游行的传统,参加游行的人们,有的装扮成小丑,有的装扮成妇女(按照古老的习俗,这个游行不允许女人参加),随着彩车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美国人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惯,就是在新年许愿立志,他们称之为“新年决心”。这决心通常不是什么宏图大志,而是一些朴实而实际的打算,例如“我一定戒烟”、“我要好好对待邻居”等等。他们总是坦率地讲给大家听,以期得到监督和鼓励。
据说美国的印第安人也有独特。每到除夕之夜,他们就举行富有特色的篝火晚会,一家人围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待至晨曦微露,他们就把破旧衣物付之一炬,作为除旧迎新的象征。
墨西哥
墨西哥的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准笑的。
澳大利亚
澳洲吃馅饼选豆王,加拿大除夕筑雪墙。每年新年期间,澳大利亚都有选豆王的风俗,乡间小镇或者城市社区里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吃馅饼,谁能够吃到馅饼里的豆子,谁就成为了当地的豆王,据说来年豆王的运气一定会特别好。
加拿大
加拿大人一直把纯洁的雪视为吉祥的象征,每逢新年到来之际,人们就把道路旁或院子中的积雪扫到自家住宅周围,筑起一道雪墙。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阻邪魔入侵,为新的一年带来幸福。
日本
从12月29日到1月3日,全国统一休假。除夕夜,人们纷纷祈求神灵降福,这被称作“初诣”,之后日本人就静坐聆听108声“除夕钟”,而后便早早上床入梦。新年一大早,一家老小围坐一起,互相讲述前一夜的梦,以此来占卜新一年的吉凶。
新年在日本叫“正日”,那一天早上,人们要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传统“正日早餐”,喝屠苏酒,然后去神庙参拜,或者走亲访友。以后一连三天,日本人要吃素祈福。不过日本城里人已经放弃了新年吃素的传统,只在除夕夜吃一顿素面,希望自己健康长寿。

回答4: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回答5:

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今年,从除夕到正月初三有4天春节假期,大家祭神祭祖、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或全家外出游玩。与中国不同的是,越南过年不吃饺子。1995年,越南政府开始禁止在城市放鞭炮。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每年除夕晚上,政府都会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在越南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桃花、盆栽金橘和“五果盆”,家里有了它们才真正能感受到春节的气氛。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海外越南人踊跃回国过年,国内越南人纷纷到国外去旅游。因此各旅游公司生意非常红火。

韩国人也一直保留着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韩国称春节为“舍尔”,意思是新年之首。春节期间全国放假,人们纷纷从城市返回故乡,春运的繁忙跟中国有点儿相似。春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静心祝福,祈求好运。新加坡春节一般放假两天。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年,拜年不提贵重礼品,只带两个橘子,进门送给主人,橘与“吉”谐音,象征大吉大利。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也跟中国大致相同,由于当地华人多来自福建,受闽南文化影响,人们过春节一定要买凤梨(菠萝),闽南语“凤梨”与“旺来”谐音,凤梨就成了春节的吉祥水果。

在加拿大温哥华市政府举行的“开年”仪式上,市长苏利文先后用粤语、普通话、越南语和韩语拜年,让不同族裔皆大欢喜。华埠的新春大游行行列中,也出现了韩国、日本、越南甚至当地印第安人的贺岁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