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
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2、物质的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
2、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4、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5、元素:
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6、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7、带电的原子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物质的分类:
3、常见的元素符号:
①金属元素: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钡 锰 锂 铍 )
②非金属:碳 硅 硫 磷 氢 氧 氮 氟 氯 溴 碘
③稀有气体:氦 氖 氩
4、元素的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氧、硅、铝、铁;
人体中:氧、碳等;海水中氧、氢、钠、氯等。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来表示元素,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3、表: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项目 概念 涵义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金属单质:Mg等
稀有气体:He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
离子化合物:NaCl等……
非金属单质:O2、H2等……
1、 熟练记住常见的16种元素符号:
H、O、C、N、S、Si、Na、Fe、Cu、Cl、Ca、Ag、Al、I、K、P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化学化的书写要注意规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时要注意稀有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氢气 氧气 氮气 氟气 氯气 溴 碘
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通常可以根据读法来写,且要注意通常用原子个数(或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化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化学化所传递的信息: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③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④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2、 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时在元素的右上角要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
3、化合价:
①、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
②、化合物里元素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②、记住常见的化合价:
H、K、Na、Ag、NH4为+1价;
Ca、Mg、 Ba、 Zn 、Cu、 Fe(亚铁)、 Hg为+2价;
Al、Fe为 +3价;
F、Cl、NO3(硝酸根) 、OH(氢氧根)为-1价;
O、S、SO4 (硫酸根)、CO3(碳酸根)为 -2价;
2、化合价的计算的总原则:①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有三个步骤:
① 按一定顺序写出元素符号;
②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 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涵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得数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4),所以: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①求得该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求得组成该物质得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③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得质量分数;
④结合第③种计算,在已知该物质的实际质量时,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实际质量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
制作保护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 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1)本身质量;(2)本身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6、 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b)跟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方法: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b)跟氧气隔绝。
(2)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2、 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 元素种类;③ 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
3、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
四、生物的呼吸
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
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 借弹性缩回,
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 二氧化碳
(1)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水)
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不能供呼吸;②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 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
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六、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 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七、空气污染与保护
1、 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O2④酸雨。
2、 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 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1.图 2.表 3.计算机图像 4.公式 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
1.分子的定义: 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空隙:如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此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3、物质的构成
(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单质、碳(石墨)、磷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氦气、氖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
(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
则:
物质 分子 原子 离子
四、 不同的分子
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不同;化学性质一样。(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果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五、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⑴ 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
⑵ 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
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往往不同。
第三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历程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 西瓜模型
卢瑟福 行星绕太阳模型(核式结构模型)
波尔 分层模型
现代科学家 电子云模型
二、原子结构
原子核
⑴ 原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荷(电中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绕核高速运动。
⑵ 同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⑶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⑷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6)原子核内质子数可以为零。
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如碳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而不讲个数。
2、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如氢有氕、
氘、氚三种同尾数原子。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3、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化学分析、消除细菌、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4、同位素原子的表达: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四、带电的原子——离子
1、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基本微粒: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离子的分类:
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如:钠离子(Na+)、铜离子(Cu2+)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离子(Cl-)、硫酸根离子(SO42-)
离子所带电荷数取决于它得失电子的数目。
4、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失电子 失电子
第四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一.元素的种类
1.物质由元素组成,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2、自然界的物质按组成物质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金属元素---铁、铜、铝…
3、元素的类型 非金属元素---氧、氢、碳…
稀有气体---氦、氖、氩…
4、元素名称的由来:金属元素常用“钅”作偏旁,除汞外;非金属元素如是气态的以“气”作偏旁,液态的以“氵”作偏旁,固态的以“石”作偏旁。
3、单质与化合物………………元素存在形态
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
注意点:单质与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所以概念陈述时,必须强调纯净物。若说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只有碳元素;若说成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单质中元素为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并:硅>铝>铁>钙
2、在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氮气78%体积百分数,下同)、第二位的是氧元素(氧气21%)、稀有气体(0.94%) ……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4、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5、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6、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7、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第五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一、元素符号
1、书写规则: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使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2、熟记P18表格中元素名称和符号
3、元素符号的意义---以N(氮)为例:
⑴ “N”表示氮元素---表示一种元素
⑵ “N”表示一个氮原子---表示一个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族---纵行为族: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第八族。
周期---横行为周期:七个周期和镧素、锕系。
2.每一个周期都是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结束;
3.每一主族基本上是非金属元素开始,金属元素结束。
4.第1~4主族基本上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全部是金属,第5~7主族以非金属为
主,0族全部是稀有气体。
5.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6.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第六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一、化学式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书写原则
① 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
② 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 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1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② 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⑵ 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① 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
读法: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
如:MgO 、CuO 、CO2 、 SO2 、Fe3O4、P2O5 、MnO2
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② 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一般情况下氢写在左边;
读法:某化氢-------氢化物
如:H2O、HCl、H2S。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气)、CH4(甲烷)
③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金属左,非金属右。
读法:某化某
二、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
1、表示某种物质
2、表示组成物质的种类
微观
3、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4、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
【例】分析化学式“CO2” 表示的意义
⑴ 表示二氧化碳
⑵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⑶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⑷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三、离子的符号
1、离子符号的表示:
⑴ 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如Na+ Cl-
⑵ 有些离子是带电的原子集团,方法与上同,将它看成一个整体即可,称为某某离子 如:铵根离子NH4+ 碳酸根离子CO32-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不显电性
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显电性
2、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离子名称
离子符号
所带电荷数
氢氧根离子
OH-
-1
硫酸根离子
SO42-
-2
硝酸根离子
NO3-
-1
碳酸根离子
CO32-
-2
碳酸氢根离子
HCO3-
-1
铵根离子
NH4+
+1
亚硫酸根离子
SO32-
-2
磷酸根离子
PO43-
-3
氯酸根离子
ClO3-
-1
高锰酸根离子
MnO4-
-1
四、化合价
1、化合价的含义:各种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都有固定的化合数目,用化合价表示这种性质。
⑴ 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即化合价是在化合时体现出来的。
⑵ 化合价的种类: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⑶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用带“+”、“-”的小数字表示。
+3
如:铁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Fe
⑷ 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根据此来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见课本P25表)
常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价硫齐全;二价铜汞最常见。
3、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见P25表)
⑴ 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⑵ 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4、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⑴ 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2价。
⑵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价。
⑶ 非金属元素与氢元素和金属结合形成化合物时显负价、与氧元素结合时显正价。
⑷ 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⑸ 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 SO2 CO2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5、元素化合价的应用
⑴ 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求出其中元素的化合价;
原则: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⑵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第七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一、相对原子质量
1、标准: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标准=1.661×10-27千克)
2、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符号为“1”,无须表明
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分子质量
1、定义: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求相对分子质量
例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6+1)×2=74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16×4=98
三.化学式意义 例
⑴ 表示某种物质 二氧化碳
⑵ 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碳元素和氧元素
⑶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⑷ 表示物质分子的结构 二氧化碳分子由碳
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⑸ 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类型:以AxBy为例
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xa + yb
2.根据化学式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A原子个数:B原子个数= x :y
3.根据化学式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B元素质量=x a:yb
4.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xa
xa + yb
A元素的质量分数A%= —————100%
5.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
元素A的质MA = MAxO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