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在未成地名以前,史料中至今未见“雨花石”的名称。雨花石产于南京市郊及长江两岸的六合、仪征(真州)、江宁、江浦等地。因地域不同,石名各异。 “雨花石”名称,最早出现可能在明万历年间,闻名于明末清初:这与“雨花台”由台号演变成地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可互为印证。这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因为,一般说来,石头乃至物产的名称,多以产地命名,如产于大理的叫大理石,产于太湖的叫太湖石,产于灵璧的叫灵璧石,产于崂山的叫崂山石等等。当然,也有以石头本身的特征命名的,如鸡血石、田黄石、孔雀石等等。雨花台成了地名后,此处所产美丽的石子,自然被称为“雨花石”了。 “雨花石”芳名,从出现,经过约定俗成,到统一认同,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直到本世纪40年代,津门人张轮远在其著名的《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一书中,仍然称六合产的玛瑙石为“灵岩石”,而区别于南京产的雨花石。郭沫若先生在1948年写出的《梅园新村之行》一文中,仍称“雨花台的文石”。正如人们把南京叫做金陵一样,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有一个相辅相存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雨花台成了革命烈士陵园,人们为了缅怀烈士,到雨花台总要买些或拣些雨花石,以为纪念,喜爱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雨花石名也随之远近闻名。逐渐代替了历史上的其它名称,统一称为“雨花石”,已为世人所认同。 关于雨花石定义,目前存在如下几种观点: 其一,认为只有具有观赏价值的玛瑙砾石才叫雨花石,称为“雨花玛瑙”。产于他处的玛瑙石,也叫“雨花石”。其它砾石不叫雨花石。 其二,认为凡是产在南京“雨花台砾石层”的所有砾石,不论是否具有观赏价值,都统称为“雨花石”,它是“雨花台砾石层”砾石的“简称”。 其三,认为只有产于南京地区“雨花台砾石层”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砾石叫做雨花石。 传说: 那还是南朝梁代的时候。有一个和尚,法号云光,他自幼出家,虔心礼佛,立志要劝世人向善,解救百姓劫难,就四处云游,讲解佛旨。当时佛教传进中国不久,信众还不多,云光每到一处开讲佛法时,听众都寥寥无几,云光开始有点泄气了。有一天傍晚,云光正坐在路边叹息时,突然面前出现了一个老太婆,她送给云光一双麻鞋,叫他穿着去四处传法,鞋在哪里烂掉,就可以在那里安顿下来时常开讲佛经。老太太说完话就突然不见了,云光明白这一定是菩萨在指示他要四处传法,不辞辛苦。 云光不知走了多少地方,脚上的麻鞋总穿不烂。一天,他来到南京城的一座石岗子上,麻鞋突然断烂了。他就在石岗上停下来,广结善缘,开讲佛经。开始听的人还不太多,讲了一段时间后,信众就越来越多了。有一天,他宣讲佛经的时候,讲得非常好,一时感动了天神,天空中飘飘扬扬下起了五颜六色的雨。这些雨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一颗颗晶莹圆润的小石子。由于这些小石子是天上落下的雨滴所化,所以人们称之为“雨花石”,而把云光讲经的石岗子称作“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