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调香的

写小说要用到这个 所以问一下。 大致的过程就好
2024-11-26 00:51: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寿阳公主梅花香

[药物] :沉香七两二钱,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麝香各二两,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法制),龙脑香少许。

[制备] 上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2、宣和贵妃王氏金香

[药物] 真腊沉香八两,檀香二两,牙硝、甲香(制),金额香、丁香各半两,麝香一两,片白脑子四两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先和前香,后入脑、麝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3、花蕊夫人衙香

[药物] 沉香、栈香各三两,檀香、乳香各一两,龙脑半钱(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两(法制),麝香一钱(另研,香成旋入)。

[制备] 上除龙脑外,同捣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钱,生蜜拌匀,入瓷盒重汤煮十数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饼爇之

3、唐开元宫中香

[药物] 沉香二两(细锉,以绢袋盛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两(清茶浸一宿,炒令无檀香气味),龙脑二两(另研),麝香二两,甲香一钱,马牙硝一钱。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取出,旋入脑、麝丸之。 

江南李主帐中香

[药物] 沉香一两(锉如炷大),苏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备]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4、汉建宁宫中香

[药物] 黄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结香各四两,茴香二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另研),枣半斤(焙干)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饼

[用法] 爇之。

5、韩魏公浓梅香

[药物]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钱,腊茶末一钱,郁金五分(小者,麦麸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钱。

[制备] 上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末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

[用法] 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6、百和

[药物] 沉水香五两,丁子香、鸡骨香、兜娄婆香、甲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两,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渐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两。 

[制备] 上二十味末之,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开取用,尤佳。

扩展资料:

古法调香,首先是要综合考虑该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

只有君、臣、佐、辅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诸如衙香、信香、贡香、帷香以及疗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的用料。

例如,对于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运六气之理推算,是年为土运太过之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从利于人体身心运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为君,少用燥气较大的檀香;再辅以片脑、大黄、丁香、菖蒲等以调和香料之性,从而达到合与天地而益与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仅对用料、炮制、配伍有严格要求, 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过程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 如《灵虚香》, 在制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 窖藏时要有寒水石为伴,等等。

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各种香料,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今天依然可以看到。古代中国文人写下了大量的关于香料的佳作。

例如,“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张籍),“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秦观),“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陆游),“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等等,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与香料有关的口头用语,例如“红袖添香”、“香车宝马”、“焚香煮茗”、“焚香抚琴”等。这些名句佳作以及口头用语,都折射出了香料对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中国文明并不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从海上丝绸之路所输入香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中可以看到,中国文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料。

中国文化中的许多内容,甚至一些被当今的人们视为中国文化代表的事物,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外来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少人曾经高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旗来拒斥外来文化,殊不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外来文化。

今天,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以宽阔的全球视野,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从而赋予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的意义与生命。可以相信,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于活力。

参考资料:

"海丝"曾引入多种香料 揭秘古人如何化妆美容-人民网

香料_百度百科

回答2:

  中国古代香料
  寿阳公主梅花香
  [药物] 沉香七两二钱,栈香五两,鸡舌香四两,檀香、麝香各二两,藿香六钱,零陵香四钱,甲香二钱(法制),龙脑香少许。
  [制备] 上捣罗细末,炼蜜和匀,丸如豆大。
  [用法] 爇之。
  宣和贵妃王氏金香
  [药物] 真腊沉香八两,檀香二两,牙硝、甲香(制),金额香、丁香各半两,麝香一两,片白脑子四两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先和前香,后入脑、麝为丸,大小任意,以金箔为衣。
  [用法] 爇如常法。
  花蕊夫人衙香
  [药物] 沉香、栈香各三两,檀香、乳香各一两,龙脑半钱(另研,香成旋入),甲香一两(法制),麝香一钱(另研,香成旋入)。
  [制备] 上除龙脑外,同捣末入炭皮末、朴硝各一钱,生蜜拌匀,入瓷盒重汤煮十数沸,取出窨七日。
  [用法] 作饼爇之
  唐开元宫中香
  [药物] 沉香二两(细锉,以绢袋盛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蜜水浸,慢火煮一日),檀香二两(清茶浸一宿,炒令无檀香气味),龙脑二两(另研),麝香二两,甲香一钱,马牙硝一钱。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取出,旋入脑、麝丸之。
  江南李主帐中香
  [药物] 沉香一两(锉如炷大),苏合香油(以不津瓷器藏)。
  [制备] 上以香投油,封浸百日。
  [用法] 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汉建宁宫中香
  [药物] 黄熟香四斤,白附子、茅香各二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生结香各四两,茴香二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另研),枣半斤(焙干)。
  [制备] 上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饼。
  [用法] 爇之。
  韩魏公浓梅香
  [药物] 黑角沉半两,丁香一钱,腊茶末一钱,郁金五分(小者,麦麸炒赤色),麝香一字,定粉一米粒,白蜜一钱。
  [制备] 上各为末,麝先细研,取腊茶之末汤点澄清调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次入郁金,次入余茶定粉,共研细,乃入蜜令稀稠得所,收砂瓶器中,窨月余取烧,久则益佳。
  [用法] 烧时以云母石或银叶衬之。
  逼虫香
  [药物] 茅香一两五钱,细辛一两五钱,零陵香一钱三分,山柰一两,川椒二两五钱,藿香一钱六分,千金草三钱六分,莪术一两七钱三分。
  [制备] 共研成粗末。
  百和香
  [药物] 沉水香五两,丁子香、鸡骨香、兜娄婆香、甲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炭末各二两,零陵香、藿香、青桂香、白渐香、青木香、甘松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两。
  [制备] 上二十味末之,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放入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
  [用法] 冬月开取用,尤佳。

  香熏

回答3: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 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 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回答4:

芳泽可亲——妆粉
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
????? 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 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 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 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 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 位。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 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 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 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 荷花纹样。
姹紫嫣红话胭脂
?????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 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 ‘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 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
?????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 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 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一些简单的制造流程:
???? 首先是用于改善面部肤色的粉,先简单的说说制造流: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 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粉做好了,闻 起来并没有很强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点象女人的体香。把成品放在荫凉处,下一个准备做胭脂。
????? 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比较了一下程序,用玫瑰为原料要简单些。
还是先看过程,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注意:又是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 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 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这里说一下,这个做法是在清代。
这道工序大功告成,古代可没有眼影什么的,剩下的就是口红和眉笔了。口红要用花瓣来淘膏子,做法语焉不详。还好胭脂也是可以用来擦嘴唇的。那么就剩眉笔了。
????? 眉笔简单,用细柳条烧焦成碳,绘之于眉,就可以了。跟前面的相比,简单得让人感动到一塌糊涂。全部完成以后,剩的就该是往自己脸上招呼了.
?????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是美容的,有点意思:采三月的桃花,晒干碾成末,和乌鸡血涂于面上,三日方洗去。其后容颜绝美,面如桃花······
????? 甚至还有一种做法是炖了猪蹄,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剁碎成膏,用此膏涂面,亦可使面容光洁,肌肤细腻。

回答5:

 天然香料及合成香料单独使用时,常得不到满意的香味,因此把上面两种香料调合而成香气稳定、香味令人满意的香料叫调合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