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1.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实践意识,使学生了解播种前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种子萌发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播种下的种子有多少能萌发,萌发的时间是否一致,这些都关系到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及工时。因此,农作物在播种前,都必须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来判断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用以合格证播种后苗齐、苗壮。
2.初步掌握测定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的实验方法。
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观测、记录、计算、掌握种子发芽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及相应的科学计算,才可做出种子出苗的科学预测。
3.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出好苗、出齐苗。
制作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标本,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照,了解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的优劣不相同,高质量的种子出苗好。
二、内容要点
1.种子发芽实验的重要性
对于大田农作物,播种后,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出苗。如果种子用得过多,既增加成本,又会造成株数过密;如果种子用得过少,就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减产。这就需要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能预测出种子出苗的比例,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弄清种子的发芽率,既可以辨认伪劣籽种,又可能准确地确定种子的使用价值和播种量,从而为高产奠定基础。
2.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
一般种子发芽实验方法是:先记录试验种子名称、产地等内容,从全部种子中随意选取1000粒的种子,再随意选取100粒作为测试的种子。把测试种子排放在经高温消毒的河砂或滤纸上(种子之间至少保持相当于种粒大小的距离,不能接触,以免种子上带有的病菌扩散),再放到适合种子发芽的温度且基本恒温的地方,定期浇水、观测、记录。第一天应适当多加一些水,以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以后每天水分应控制在加水后倾斜器皿不见积水,而河砂或滤纸仍保持湿润为宜。
种子发芽势是指种子在规定时间内能迅速萌发的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比。它是鉴别种子发芽整齐度的主要指标。
种子发芽率是指种子在规定时间内能正常萌发的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比。它是鉴别种子发芽能力的主要指标。
种子发芽是指当种子萌发时,根是种子的长度,芽是种子长度的一半。
发芽率低于80%不宜作种子使用,应更换品种。
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应每天定期观察,按照本篇活页中实验记录卡的格式做好记录。在技术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公式计算出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3.标本制作
制作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标本,首先按照《活页资料》中的要求,先将不同质量的种子各选一粒,用胶纸带粘在标本卡上;其次,等种子发芽后,分别再各选一个,做成蜡叶标本后,用胶纸带粘在标本卡上;再次,待种子长成小苗后,再分别各选一株,也做成蜡叶标本,粘在标本卡上。这样,不同质量的种子发芽的标本就做好了,可便于学生互相对照观察,做出结论。
三、形式与方法
本项活动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学生都要动手做实验、计算,做成标本,并且要以个人活动为主。在个人活动时,学生之间(或按小组)互相观察、讨论、研究,在个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全班性的活动。
1. 教师向学生讲清“小星火计划”活动的含义、由来、发展和意义。
2.教师讲明播种前不做科学发芽实验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启发学生想到先选取少量种子做实验,并讲清种子发芽实验的作用。
3.老师请讲清发芽、发芽率的概念及相应公式、计算方法。最好做好几种不同种子发芽的标本,在学生中互相传递观察,加深理解发芽的概念。
4.每人准备好一定量的同一品种的种子(全班最好不要都采用同一品种)、滤纸(或河砂)、器皿,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种、排入、浇第一次水。同时教师讲清记录方法,器皿放置的地方及计算发芽势、发芽率的时间,制作蜡叶标本的方法和制作标本的三个阶段(种子、发芽、小苗)。
课后几天中,教师要天天检查记录。到达规定时间,全班或小组(将实验同一品种的学生组成一小组)将记录统一在一起计算,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科学。
5.在规定时间内,做好标本卡,在全班展评。对标本制作质量打分,作为活动课成绩。
四、注意事项
因为种子发芽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且对种子浇水、观察、记录、做标本、计算发芽率等活动都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所以本节活动课要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
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安排本节课的内容。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选取实验的种子、滤纸(或河砂),要安排好种子排放、浇水、记录和计算的时间,使学生初步掌握种子发芽的实验方法。
由于本节活动课需要采取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活动中的教师辅导工作就显得十分困难。课后,都要天天检查学生记录,以便了解学生的实验,及时进行辅导。
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学生做好的标本卡在全班展评,并以标本制作好坏作为成绩。
在活动中应注意学生标本制作中的问题,要一一地给予辅导。
自己的作业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