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徒劳,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谢谢啦
2024-12-19 02:00: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精卫当然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她的故事之所以流传是因为人们传诵她的精神,其实我的观点是:不要牢记仇恨,作无谓的争斗,就象你所说一切都是徒劳,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吗?不如面对现实,做点有意义的事

回答2:

精卫绝对无法填平东海,但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值得学习的。而且如果用填海的时间和不懈的精神可以做更多事。

回答3:

认为精卫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徒劳的人本身就没有看懂这个故事的意义。

这个故事本身就没有告诉我们海会填平,之所以创造这个传说,只是想发扬精卫的精神,那种锲而不舍、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不可忘却的精神~!

回答4: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难道说愚公永远不能把整座山移走吗?他还不是做到了,虽说是别人做的,但也是由于他 坚韧不拔的精神,精卫也有这种精神,所以说只要他活着,他一定做得到

回答5:

观点其一:
精卫填海

你本来没有游泳的本事
却想让浪
一次又一次地把你举高
不会迎合的海
吞噬了你的身体
你的灵魂变做了精卫鸟
想要填平那海吗
衔来的草木
砸不破海中的泡泡

观点其二: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收录了一个神话故事:“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读着这则故事,和众多后来人一样,总是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所感动,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精神,这种不畏风险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的坚强意志,还有最后终将没有结果而耗费一生的更大更深刻的悲剧都能深深地打动人。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之中,经常会遇到考验我们意志的事情,看看我们的信念坚定程度和有无勇气面对最终的或者说是根本性的失败结局。这种修炼的结果,是对我们人生进行考验的极限,当然有很多的人不敢做或不愿做的。
但是,生活在现实中,我们还是会遭遇到这样的情境,它不仅是逆境,更是绝境。如果我们按照一直坚持的方式和方法,肯定走不出这一境地;但逃避了这种方式和方法,我们又将不再为我们本身,或者是一种放弃,或者是一种背叛,或者是一种毁灭,总之是对以前的人生的一种完全否定。这样牵涉到的不仅是一个做法的问题,而且还与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有着密切关系。
如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如愚公率子孙荷担运土以移太山、王屋二山;如屈子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时,仍然紧紧抱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而兵败,早已明了终局的诸葛孔明、如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等等。故事的主人公都深深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绝路,不管有多少反复和曲折,也不管自己尽上多大的努力和赢得其他人员多少的支持,失败如魔鬼一般肯定就在自己所坚持行走的路的尽头等着自己。但他们没有就此服从于命运的摆布,依然选择了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抗争,以自己不屈挠的精神创造出一个纯粹高贵的灵魂,并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一直在那里高高飘扬。
从行为上来看,他们是失败者;从其在人们的心理、性格和社会道德的影响、塑造和形成上来讲,他们是胜利者。是神话中的事,呼唤着人们敢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是历史事迹,终于“留取丹心照汗青”,引领人们高仰头颅崇敬不已。所以,作为一个信念坚定的殉道者,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
由此,在很多的经历之中,思想中盘旋不去的还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头脑里总是那样一幅图景:赤日炎炎下,雨季霏霏中,海涛汹涌,无尽的日月里,美少女女娃化成的不死鸟精卫还在凌厉、矫健地回翔,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奋力从遥远的山头衔来草木土石扔向涛涛茫茫的东海。东海龙王恼怒了,咆哮着:“算了吧,小鸟!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悲啸的怒吼紧接着响起:“我要填的,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故事的美丽、凄清已然成为淡淡的影子,凸现出的只是感动人的浓厚得冲不出去的悲壮精神气概。正象鲁讯说的“用这希望的盾,抗拒空虚中的暗夜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空虚的暗夜”(鲁讯《希望》)。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我想,既然已经选定了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了自己,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信念,让自己一直成为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生存、发展,从而为自己树立起一个完整、真正、高尚、美好的人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