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恭人杨氏,是冯德文原配。德文到粤西客游而死,棺材运回后,冯恭人水酒不进,口中号哭哀恸欲绝,公公婆婆安慰她劝导她,她才勉强进了一点饮食。冯恭人侍奉公婆,周到孝顺奉养。儿子云湘,擅长料理生计,家因此富裕,而冯恭人勤俭,任然日夜纺织不倦。生平足迹不进入庵观,曰:“宗族亲戚贫寒的人很多,吾当周济他们。烧香谄媚佛,是没有益处的。”冯恭人已经能够按旧例请求表彰,恰逢长孙汝霖用钱财买了个郎中之职,加升二级,冯恭人于是因此得以封为恭人。八十岁,姻党要一起为她祝寿,冯恭人不答应。却拿出金钱修建邑中忠孝节义祠,并清除道路便于他人旅行 冯云濠 字五桥,幼时聪颖有悟性,五岁时父亲死了,哀伤痛哭像成年人,长大后才识过人。家 无官爵封邑,却好做善事,大凡邑中疏浚河道、救济灾荒等事,不惜千金倡导,作为全邑奖励。并创建了德润、慈湖两个书院,疏浚了北湖,修筑了两堤。大凡排忧解难的事,他一句话就立即解决,人们都敬佩他 冯节母洪太夫人,是资政赠云树的继室。侍奉公婆,极尽妇道;抚养前妻生的儿子本诚、本仁,非常慈爱。生子本怀才五六岁,赠公死了,太夫人怀着悲痛,尽力操持家务。她家本来丰裕,到这时更加富裕。乙未、丙申,年成饥荒,她就打开粮仓赈济贫穷的人。每次邑中有义举,总是叫本诚争先资助出力。平时,遇到亲族穷困贫乏,立即给以周济,丝毫不吝啬。经十九年如一日。死时,四十五岁,按例得以表彰她“节孝”。后来恰逢海上有战事,本诚等追念太夫人遗教,倾尽家中钱财来资助军费。皇帝下令嘉奖,按次序赐巡道衔,并且加升官阶,等同二品。恰逢皇太后万寿广施恩泽,节母于是得以封为二品太夫人。 冯象临,是慈溪诸生。家里遭了火灾,到处寻找父母,烟焰弥漫了空间,找不见大门。冯象临大喊,一找到母亲,就从火中背出来。第二次进去背父亲,并把一个弟弟夹带出来,半深已经烧得焦烂。听说妹妹还留在卧房内,母嚎叫着,要自己进去,冯象临立即阻止了她,迎着烈焰携带着妹妹出来,最终烧烂而死。事情传到皇帝耳中,赐予表彰。(《明史·孝义传 冯觉晓,性情至孝,二亲年事已高,步履艰难。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入境,欲要杀了双亲。冯觉晓伸长脖子请求代替父母去死,倭寇因此感动,砍断柱子离开
我来吧,虽然有点多。不明白的地方,HI我。
冯恭人姓杨,是冯德文的配偶。冯德文作客出游广东西部时死了,棺材运回家,冯恭人不吃不喝,嘴里号啕痛哭,伤心欲绝,公公婆婆安慰劝导她,才勉强吃点东西。恭人侍奉公公婆婆,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孝顺赡养他们。儿子叫云湘,善于料理生计,于是家里逐渐变得宽裕富饶。但恭人依然勤劳节俭,还日日夜夜纺线织布而不感到疲倦。活着的时候,她从来不去尼姑庵道观等地方,说:“宗族亲戚里贫穷的人很多,我应该仔细周全地抚恤他们。用烧香来讨好佛主,没什么用处。”冯恭人已经可以按例请得表彰名号,正好遇上长孙冯汝霖花钱在朝廷做郎中,官爵加升二级,因为这个冯恭人于是就被封为了恭人。年纪八十岁,亲戚朋友打算共同为她摆酒祝寿,恭人不允许。出钱修葺乡里的忠孝节义祠,并且清扫道路方便路人行走。
冯云濠这个人字叫五桥,小的时候很聪明,五岁时父亲去世了,他伤心悲痛得像个大人,长大后才识超过了一般人。家庭条件向来比较好,喜好做善事,乡里凡是有疏导河流、救济灾荒等事情,他从来都不惜花费千金来做倡导者领头羊,用来鼓励全乡的人。同时他还创建了润、慈湖两所书院,疏通北面的湖泊,建造了两座堤坝。凡是帮人排忧解难的,只要一句话就马上作下决定,人们全都尊敬佩服他。
冯节的母亲又称做洪太夫人,是资政大人赠云树的继配。侍奉公公婆婆,能尽妇人的道义;抚养云树前妻的儿子本诚、本仁,非常慈爱。自己的孩子本怀生下来才五六岁,赠云树就死了,洪太夫人非常悲伤痛苦,自我勉励操持家庭事务。家境本来就挺好,在她的操持下就更加富裕了。乙未年、丙申年,庄稼连年歉收,她拿出家里储藏的米粟赈救贫穷的人。每每乡里举行仁义的活动,就让儿子本诚争在别人前面去帮忙出力。平时,遇到亲戚族人有困难,就马上抚恤帮助,从来不吝啬什么。差不多十九年她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死的时候,年纪四十五岁,按例请得“节孝”的表彰名号。后来海上有战事,儿子本诚等一些人追念洪太夫人遗留下来的教导,拿出所有钱财物资来作为军饷。皇帝有圣旨嘉奖他们,封给他们巡抚道台的官衔,并且把他们的爵位俸禄提升到二品。恰好碰到皇太后在摆寿宴时广施恩惠,冯节的母亲于是就被封为了二品太夫人。
呃……累死我了,可你明白还是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