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谁帮一下

2024-12-21 12:43: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贾敦颐,是曹州冤句人。贞观年间,多次担任曹州刺史,作风廉洁。入朝为官时,曾经所有家当出行,只有一辆车,十分破旧,马瘦弱缰绳松,路人都不知道他是刺史。任刺史一段时间后,任洛州司马,因为公事连累入狱,太宗赦免他,掌管刑法的官吏坚持不赦,皇帝说:“哪个人没有过错,我都是离没有过错太远的人。如果犯错的人全都用法律判罚,即使儿子都不能孝敬父亲,何况大臣为君王办事呢?”于是得到释放。改任瀛洲刺史,瀛洲濒临滹沱、滱两条江,每年泛滥,破坏房屋,淹没几百里土地。贾敦颐为了建立水坝忙碌,使江水不能泛滥,百姓从水坝得到利益。

回答2: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太宗贞观年间,他先任沧州刺史。为官清廉,自奉俭约。每次上朝,几乎带上全部家当,只有破车一辆,弱马几匹;马络头坏了,就随便用绳子绑着。在路上见到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刺史。 很久之后,他做到了洛州司马一职,因为公事被投进了牢狱。皇帝太宗想赦免他,但有官员执意不同意赦免。太宗皇帝说:常人哪里可能会不犯错呢,我过去做错的事情比他还要厉害呢。如果小事情都要用法律来惩罚,不但儿子没有了父亲,而且臣子还有机会待奉皇上吗?”于是贾敦颐得到宽恕赦免。迁往瀛州做刺史。瀛州靠近滹沱、滱二条河,年年这两条河都会发大水,河水冲坏房屋,把几百里地都淹没了。贾敦颐因此安排建起了挡水的堤坝,洪水不再像以前那样危害百姓,百姓因此得到了好处。

回答3:

正贾敦颐,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人。生年不详,卒于654-658年之间。太宗贞观年间,他先任沧州刺史,为官清廉,自奉俭约。贞观二十三年转任瀛州刺史,他带领百姓治理境内滹沱河和水,从此二河水再不泛滥,瀛州成为有名的鱼米之乡。他任洛州刺史时,查出豪富多占田地三千多顷,分给少地无地的农民。
唐朝时,贾氏兄弟贾敦颐、贾敦实(597-688)先后在洛州(今河南洛阳)任职,皆以宽惠爱民著称。

  永徽五年(654),贾敦颐出任洛州刺史。当时,许多朝中达官贵人及地方豪强地主依仗权势,在洛州侵占田地。他们占有的土地大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数额,而广大农民却失去土地,或沦为佃户、雇农,或成为流民。面对这种情况,贾敦颐坚持为民谋利,他不畏权贵,对辖区内官僚权贵、地主豪强的土地进行清查,“发奸擿伏,下无能欺”。然后,将清查出来的土地追回没收,总计有三千余顷,尽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延缓了辖区内土地兼并的势头。不久,贾敦颐死于洛州刺史任内,洛州人民怀念和彰著他追还民田的业绩,在闹市旁为他立了碑。

  咸亨元年(670),贾敦颐的弟弟贾敦实被调迁为洛州长史,与其兄一样为民谋利。这时,酷吏之风渐开,洛州所属洛阳县令杨德干,性矜持酷烈,常常“杖杀人以立威”。贾敦实劝止杨德干说:“为政在爱民养人,杀伤人太多,虽然表面上也能治理得好,但这是不值得提倡的。”杨德干听了贾敦实的话,有所收敛。贾敦实在洛州任内,廉洁清俭,勤政有绩,尤其宽惠爱民著称,受到洛州人民的爱戴。当贾敦实在洛州离任后,人们又在其兄贾敦颐的碑旁为他立了碑。两碑并立,称为“棠棣碑”,意为兄弟碑。

回答4:

贾敦颐,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唐贞观中,历迁沧州刺史。在职清洁,每入朝,尽室而行,惟弊车一乘,羸马数匹,衔勒有缺,以绳为之,见者不知其刺史也。贾敦颐徙瀛洲刺史,时滹、寇二水泛滥,贾遂率众修堤筑堰,以避水患。永徽年间,调任洛州刺史,举没豪富三千余顷土地分给贫民。其弟敦实亦于洛州为官,政绩卓然。二人死后,民念其德业,遂并立二碑,时号“棠棣碑”。